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闻学、新闻事业
--
世界各国新闻事业
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获奖作品研究(2009-2016)
再现美国新闻专业主义--奥斯卡获奖影片中记者形象分析
《纽约时报》对亚裔美国人的媒介形象建构
民国时期驻外记者的缘起和发展--以1920年代北京《晨报》为中心的讨论
民国南京政府初期国民政府对外国驻华记者的管理研究(1927-1937)
重庆谈判时期《新华日报》的话语建构分析
梁启超办报思想研究
《上海画报》对军人形象的建构研究(1925-1933)
《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发展探析
《大公报》对日舆论研究(1931-1937)
网络时代我国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方式探析
九一八事变后的报界舆论及其政治诉求--《申报》《大公报》《中央日报》三报社论比较研究
报纸官方微博研究--以新浪微博平台中的报纸官方微博为例
徘徊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山东商报》新媒体使用状况调查
2000年以来(2000-2011年)人民日报对“民国图像”的建构
南都全媒体集群现象研究
“大跃进”时期《人民日报》新闻图像研究
从“新闻纸”到“战争总动员的一个单位”--抗战时期《甘肃民国日报》社会动员研究(1937-1945)
新闻运作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以众筹新闻为例
全媒体视域下的新华社战略转型研究--以《中国网事》为例
我国企业报刊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研究
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日办中文报纸研究
媒介融合时代市民报的发展研究
辜鸿铭与在华外文报刊的关系研究(1883-1928)
2012年《纽约时报》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2000年后《南方周末》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与尝试
章太炎报刊思想研究
重庆大轰炸时期《新华日报》的新闻报道研究
抗战胜利前后《大公报》舆论立场转变研究--基于《大公报》与《新华日报》论战分析
新闻观念和政治控制的碰撞与融合--当代中国灾难新闻流变研究
维基解密与西方新闻自由
媒介地理学视阈下的《星暹日报》研究
《滨江时报》的历史转向与报格“断裂”研究(1928-1934)
《国闻周报》评论研究(1924-1926)
从《远东报》看哈尔滨早期多元文化的表现(1916-1921)
论孙中山报刊宣传思想
德国媒体中中国形象的呈现--以《明镜周刊》为例
范敬宜新闻实践及新闻观念研究
毛泽东早期新闻思想形成与实践研究--以红军长征行至贵州期间的宣传为例
泰国华文报纸的受众分析--以《星暹日报》为中心
新媒体时代传统报业管理策略研究--以A报改革为个例
近代传教士中文报刊对殖民活动的辩护行为研究--《中西闻见录》“各国近事”的深层解读
史量才研究述评(1978-2013)
上海《社区晨报》的传播策略研究
国民政府直辖期间威海地区报业研究(1930-1938)
《光明报》(1941-1949)研究
2000年以来我国报业生存的生态学分析
英敛之时期的《大公报》征文活动
民国时期新闻人黄天鹏研究
抗战胜利后《民主》周刊舆论引导研究(1945-1946)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