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微博与报纸官方微博的概述 | 第15-32页 |
2.1 微博的兴起与发展 | 第15-17页 |
2.1.1 微博的产生 | 第15页 |
2.1.2 微博的迭代 | 第15-16页 |
2.1.3 微博的现状 | 第16-17页 |
2.2 报纸官方微博的特征 | 第17页 |
2.3 报纸官方微博在微博平台中的现状 | 第17-19页 |
2.4 报纸官方微博的分类 | 第19-21页 |
2.4.1 报纸官方法人微博 | 第19-20页 |
2.4.2 功能(栏目)扩展微博 | 第20-21页 |
2.5 报纸官方微博的操作 | 第21-26页 |
2.5.1 报纸官方微博的开设方法 | 第21-23页 |
2.5.2 报纸官方微博的界面及后台功能 | 第23-26页 |
2.6 报纸官方微博的内容 | 第26-32页 |
2.6.1 内容发布方式 | 第27-28页 |
2.6.2 报纸官方微博的内容来源 | 第28-29页 |
2.6.3 报纸官方微博的内容分类 | 第29-30页 |
2.6.4 报纸官方微博的内容编排形式 | 第30-32页 |
第3章 报纸官方微博为报纸带来的变革与机遇 | 第32-53页 |
3.1 利用微博平台的传播特征,重构了新闻生产模式 | 第32-41页 |
3.1.1 报道内容的广泛性,突破了报纸的版面限制 | 第32-33页 |
3.1.2 报道方式的即时性,弥补了报纸时效性差距 | 第33-37页 |
3.1.3 报道角度的平衡性,更准确地还原事实真相 | 第37-40页 |
3.1.4 报道形式的多元化,迎合受众的浅阅读习惯 | 第40-41页 |
3.2 微博平台为报纸提供了信源,拓展了报道内容 | 第41-42页 |
3.2.1 通过微博采集新闻线索 | 第41页 |
3.2.2 对微博新闻信息的整合 | 第41页 |
3.2.3 微博内容成为报纸报道内容 | 第41-42页 |
3.3 借助微博平台的宣传功能,提升了自身品牌价值 | 第42-45页 |
3.3.1 品牌与资源的有效延伸 | 第42-43页 |
3.3.2 打破了品牌传播的地域和受众群体限制 | 第43页 |
3.3.3 以优质内容间接推广品牌 | 第43-45页 |
3.4 开辟了全新的互动模式 | 第45-48页 |
3.4.1 基于报纸全媒体平台内的参与性互动 | 第45-46页 |
3.4.2 基于粉丝服务平台的个性化互动 | 第46-47页 |
3.4.3 O2O 互动模式的实践 | 第47-48页 |
3.5 构建了报纸在微博平台中的监督与沟通功能 | 第48-53页 |
3.5.1 两个舆论场的有效搭建 | 第48-50页 |
3.5.2 微博中的信息核实功能 | 第50-53页 |
第4章 报纸官方微博运营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第53-74页 |
4.1 报纸官方微博面临全方位的竞争压力 | 第53-57页 |
4.1.1 微博平台内的影响力竞争 | 第53-54页 |
4.1.2 多种媒体形式的发展导致用户分流 | 第54-55页 |
4.1.3 对策:以微博为中心,积极跟进各种媒体形式 | 第55-57页 |
4.2 内容同质化媚俗化,缺乏深度 | 第57-62页 |
4.2.1 内容来源与编排趋同 | 第57-58页 |
4.2.2 内容低俗,违反新闻伦理 | 第58-60页 |
4.2.3 对策:尝试新型报道写法与内容编排形式 | 第60-62页 |
4.3 粉丝数量与活跃度不匹配 | 第62-67页 |
4.3.1 综合性党报微博活跃度低 | 第62-63页 |
4.3.2 地方性报纸微博定位偏差 | 第63-65页 |
4.3.3 功能(栏目)拓展类微博使用频率低 | 第65-66页 |
4.3.4 对策:根据自身定位,制定差异化运作策略 | 第66-67页 |
4.4 微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 第67-74页 |
4.4.1 缺乏管理意识 | 第67-69页 |
4.4.2 业务素质偏低 | 第69-72页 |
4.4.3 对策:加强微博管理人员业务素养与法律风险意识 | 第72-74页 |
第5章 报纸官方微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 第74-77页 |
5.1 以独家内容为基础,坚持内容的质量与报道深度 | 第74页 |
5.2 以品牌价值为核心,形成鲜明的品牌特色与定位差异 | 第74-76页 |
5.3 以微博平台为起点,建设全媒体平台,摆脱报纸发展困境 | 第76-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