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世界各国新闻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新闻事业史论文

民国时期驻外记者的缘起和发展--以1920年代北京《晨报》为中心的讨论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绪论第10-27页
    (一)驻外记者的定义与内涵第10-11页
    (二)我国近代驻外记者发展概述第11-17页
        1、清末时期:以雇用外人和兼职访员为主第11-13页
        2、民国时期:专职驻外记者开始出现第13-17页
    (三)文献综述第17-25页
        1、知名驻外记者派遣经历与意义的探究第17-19页
        2、重大派遣事件的历史考证第19-21页
        3、驻外记者采写经验的梳理总结第21-22页
        4、驻外通信文本特征的分析鉴赏第22-24页
        5、通信技术与通信制度对驻外记者新闻生产影响的讨论第24-25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5-27页
二、1920年代派遣驻外记者的契机第27-35页
    (一)因政治而起:梁启超与研究系的努力促成第27-30页
    (二)因思潮而盛:五四运动对国内青年学生的影响第30-32页
    (三)因个人而成:青年记者的主观意愿第32-35页
三、1920年代驻外记者的派遣情况第35-46页
    (一)基本情况第35-40页
        1、派遣人数第35-38页
        2、派遣国家第38-40页
    (二)派遣制度第40-46页
        1、称谓沿革第40-42页
        2、薪酬制度第42页
        3、记者任期第42-44页
        4、通信频率第44-46页
四、1920年代驻外记者的特征第46-53页
    (一)基本情况第46-48页
        1、年龄特征第46-47页
        2、籍贯分布第47-48页
    (二)教育背景第48-49页
    (三)职业特征第49-51页
    (四)从业经验第51-53页
五、1920年代驻外记者的通信特征第53-71页
    (一)基本特征第53-58页
        1、通信数量第53-54页
        2、通信篇幅第54页
        3、通信主题第54-58页
    (二)新闻采集第58-65页
        1、采访第58-60页
        2、参与事件第60-62页
        3、实地考查第62-63页
        4、资料分析第63-65页
    (三)写作特征第65-71页
        1、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第65-67页
        2、情理交融的抒情方式第67-68页
        3、图文并重的表达方式第68-71页
六、1920年代驻外记者的意义与影响第71-84页
    (一)促进国内民族主义思潮的勃兴第71-75页
    (二)助推我国新闻业的发展第75-81页
        1、拓展新闻通信的功能与作用第75-78页
        2、推动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第78-80页
        3、促进中外新闻界的对话与交流第80-81页
    (三)影响记者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第81-84页
七、结语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2页
附录第92-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磐安“炼火”文化的传播研究--以大皿村为例
下一篇:基于微信公众号发布主体的网络舆论情绪呈现研究--以于欢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