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海洋学
--
海洋基础科学
吕宋海峡黑潮形变的机制及其与Rossby波和涡旋的相互作用
黑潮入侵南海的方式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波浪对环流输运影响和涌浪传播耗散特征研究
象山港潮及其余流的数值研究
放射性物质大洋输运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渤海海冰数值预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双模态的物理本质
降雨对波浪成长和海气界面湍流及其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陆架海垂直混合过程研究
琼东南盆地层序地层和深水区沉积充填特征
辽东湾北部现代沉积作用研究
南黄海、东海表层沉积物中脂肪烃与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初步研究
波浪对Ekman层能量输入及质量输运的影响研究
近岸浪—流耦合物理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西北太平洋俯冲带构造特征及其对弧前大地震成因的影响
内潮生成机制以及吕宋海峡周边海域内潮的季节变化研究
中国陆架海挥发性卤代烃的分布、来源与海—气通量研究
南海北部中尺度涡及北部湾环流结构与生成机制研究
次级环流及波致垂向混合研究
考虑内潮耗散的南海潮波伴随同化研究
北冰洋中层水的数值模拟研究
南海内孤立波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特征研究
利用涡动相关法研究海洋大气边界层湍流特征与海气物质交换
热带不同海域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与降水的影响
基于现场观测和海洋遥感的气体交换速率的研究
天津近岸海域营养盐分布及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特性研究
渤海湾温带风暴潮数值计算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海流、潮汐与海浪可视化方法研究与实现
中国东海海平面变化时空分异、影响机理及风险评估
东台湾水道黑潮入流的观测分析
非定常扰动下非线性Rossby孤立波动力学研究
黑泥湾海域沉降颗粒物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高度计波高数据同化对印度洋海域海浪数值预报影响研究
青岛八仙墩海相碎屑岩地质特征及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
珠江口ZJK04孔8000年来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无结构网格风暴潮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海底渗漏气体声波测量的气泡预处理与声源实验研究
海事气象保障服务效益评估方法与技术研究
浙江省近岸台风浪特征分析
近40年来珠江口海岸线变迁遥感分析
辽东湾海岸带沉积物碎屑矿物分析及其环境意义
基于重金属与底栖生物群落结构耦合关系的近海沉积物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渤海南岸LZ908孔海陆交互相地层气候代用指标及沉积环境研究
近百年来长江口滨外区沉积作用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东海水团特征及黑潮与东海陆架水交换研究
北部湾东部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沉积记录及现代沉积格局的形成
北黄海陆架晚第四纪地层结构与物源环境演变研究
印尼贯穿流在热带印太气候季节到年际变化中的作用
西南印度洋脊中段岩浆—构造动力学模式(49°~51°E)--来自精细地形数据的研究
晚更新世末期以来冲绳海槽峡谷区沉积特征及其环境响应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