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海洋中放射性物质输运模型建立的背景 | 第13-17页 |
·福岛核事故排入海洋的放射性物质 | 第13-14页 |
·世界各国核试验排入海洋的放射性物质 | 第14-15页 |
·中日韩三国沿海大量核电站的建设 | 第15-16页 |
·朝鲜核试验对我国近海环境产生威胁 | 第16-17页 |
·海洋中放射性物质输运模式建立的意义 | 第17页 |
·以往对海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 | 第17-18页 |
·观测研究 | 第17页 |
·数值模拟研究 | 第17-18页 |
·本文的工作 | 第18-20页 |
·放射性物质大洋输运模式的建立 | 第18-19页 |
·福岛核事故所释放的~(137)Cs 在海洋中的长期输运过程 | 第19页 |
·1945 年以来世界各国核试验所释放的~(137)Cs 在海洋中的分布和演变 | 第19-20页 |
2 数值模式简介与建立 | 第20-46页 |
·数值模式简介 | 第20-30页 |
·普林斯顿海洋环流模式(POM) | 第20-23页 |
·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质模型 | 第23-30页 |
·数值模式的建立 | 第30-35页 |
·准全球海洋环流模式的建立 | 第30-32页 |
·放射性物质模式的建立 | 第32-34页 |
·适用于全球模式的放射性物质模式的建立 | 第34-35页 |
·环流模式结果验证 | 第35-46页 |
·温度场 | 第35-36页 |
·流场 | 第36-46页 |
3 福岛核事故所释放的~(137)Cs 在海洋中的长期输运过程 | 第46-88页 |
·引言 | 第46-53页 |
·研究回顾 | 第53-56页 |
·数值实验设计 | 第56-61页 |
·数值实验设置 | 第56页 |
·福岛核事故释放的~(137)Cs 进入海洋的方式和进入总量 | 第56-61页 |
·实验结果 | 第61-86页 |
·实验结果验证 | 第61-62页 |
·实验一和实验二结果对比 | 第62-67页 |
·实验二结果分析 | 第67-86页 |
·本章结论 | 第86-88页 |
4 世界各国核试验所释放的~(137)Cs 在海洋中分布和演变 | 第88-126页 |
·引言 | 第88-95页 |
·研究回顾 | 第95-96页 |
·数值实验设计 | 第96-100页 |
·数值实验设置 | 第96页 |
·各国核试验产生的~(137)Cs 进入海洋方式和进入总量 | 第96-100页 |
·实验结果 | 第100-123页 |
·与观测数据对比 | 第100-113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13-123页 |
·本章结论 | 第123-12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30页 |
·主要结论 | 第126-128页 |
·放射性物质大洋输运模式的建立 | 第126页 |
·福岛核事故释放到海洋中的~(137)Cs | 第126-127页 |
·核试验释放到海洋中的~(137)Cs | 第127-128页 |
·创新点 | 第128页 |
·研究展望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6页 |
致谢 | 第146-147页 |
个人简介 | 第147-148页 |
已发表文章目录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