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气象学论文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双模态的物理本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绪论第12-27页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观测简史第12-16页
   ·ENSO 的基本特征第16-24页
     ·热带太平洋气候平均态第16-18页
     ·El Ni o 和 La Ni a第18-19页
     ·ENSO 的时空分布的变化第19-24页
   ·本文学术构想和内容安排第24-27页
2 本文所使用的模式介绍第27-37页
   ·Zebiak-Cane 模式第27-32页
     ·ZC 模式的形成第27-28页
     ·ZC 模式的海洋动力框架第28-30页
     ·ZC 模式的大气动力框架第30-32页
   ·ZC 模式的线性化第32-37页
     ·基本态的扩充第32-33页
     ·线性化方案第33-37页
3 大气模式的改进第37-64页
   ·大气模式的缺陷第37-45页
     ·本文使用的对流动量混合方案第40-43页
     ·新大气模式中的热量参数第43-45页
   ·新大气模式对 ENSO 异常风的模拟第45-56页
     ·总体改进第45-48页
     ·对 ENSO 异常风场的模拟第48-56页
   ·MZCAM 与 ZCAM 的物理差别第56-61页
   ·本章小结第61-64页
4. MZCCM 中 ENSO 的多模态共存性第64-97页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第64-66页
   ·不同背景态下的海气耦合模态的稳定性分析第66-75页
     ·ENSO 的 QQ 和 QB 模态共存性第66-70页
     ·QQ 和 QB 模态的共存的背景态区间第70-72页
     ·QQ和QB模态的空间分布第72-75页
   ·其他参数(μ,γ,as) QQ与 QB模态的影响第75-92页
     ·温跃层反馈强度(γ)第76-84页
     ·海洋耦合作用强度(μ)第84-86页
     ·海洋热力耗散速率(as)第86-87页
     ·海洋波动对QQ和QB模态的影响第87-90页
     ·与前人工作的比较第90-92页
   ·典型背景态下非线性模式的积分结果第92-95页
   ·本章总结第95-97页
5 混合层热收支平衡分析第97-118页
   ·QQ 模态第98-108页
     ·QQ 模态的热收支平衡第98-104页
     ·QQ 模态的发展机制第104-108页
   ·QB 模态第108-116页
     ·QB 模态的热收支平衡第108-113页
     ·QB 模态的发展机制第113-116页
   ·本章结论第116-118页
6 论文总结和展望第118-123页
   ·本文创新点第118-119页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19-121页
   ·未来展望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2页
个人简历第132页
博士期间完成发表文章及获奖情况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降雨对波浪成长和海气界面湍流及其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渤海海冰数值预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