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气象学论文

利用涡动相关法研究海洋大气边界层湍流特征与海气物质交换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1 绪论第13-26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4页
     ·涡动相关系统第14-16页
     ·海洋大气边界层湍流特征第16-19页
     ·海气CO_2湍流通量第19-22页
     ·纳米气溶胶粒子通量第22-24页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24-26页
2 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第26-41页
   ·观测区域介绍第26页
     ·北黄海海域第26页
     ·千里岩观测站第26页
   ·观测仪器第26-28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28-37页
     ·数据预处理第28-30页
     ·湍流通量计算第30-34页
     ·数据质量控制第34-37页
 附图第37-39页
 附表第39-41页
3 海洋大气边界层湍流特征第41-72页
   ·观测资料介绍第41-42页
   ·数据质量控制第42-43页
     ·湍流平稳性检验第42页
     ·总体湍流特征检验第42-43页
     ·数据质量控制结果第43页
   ·大气稳定度第43-44页
   ·船体运动对湍流脉动方差的影响第44-46页
     ·湍流脉动方差功率谱特征第44-46页
     ·船体运动对湍流脉动方差的影响第46页
   ·湍流强度第46-48页
   ·湍流方差特征第48-52页
     ·风速分量的湍流方差特征第50-51页
     ·标量的湍流方差特征第51-52页
   ·湍流输送特征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附图第55-69页
 附表第69-72页
4 海气CO_2通量的涡动相关观测研究第72-97页
   ·观测资料介绍第72页
   ·湍流平稳性检验第72-73页
   ·海气通量计算结果分析第73-76页
     ·涡动相关法与块体法计算结果的比较第73-74页
     ·涡动相关法与惯性区耗散法计算结果的比较第74-76页
   ·海气CO_2通量观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第76-80页
     ·功率谱特征分析第76-77页
     ·谱分布差异性的原因分析第77-78页
     ·交叉感应第78-79页
     ·功率谱差异与交叉感应之间的关系第79-80页
   ·海气CO_2通量涡动相关观测结果校正第80-82页
     ·校正方法第80页
     ·频率区间的选择第80-81页
     ·水汽通量准确性的验证第81-82页
   ·校正结果验证第82-83页
     ·CO_2通量校正结果与耗散法计算结果的比较第82页
     ·CO_2通量校正结果与Edson计算方法的比较第82-83页
     ·CO_2湍流通量与观测条件之间的关系第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附图第85-97页
5 纳米气溶胶粒子通量的涡动相关观测研究第97-110页
   ·观测资料介绍第97页
   ·粒子数浓度第97-99页
   ·湍流平稳性和湍流特征检验第99页
   ·粒子通量第99-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附图第101-109页
 附表第109-11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10-115页
   ·主要结论第110-112页
   ·主要创新点第112-113页
   ·不足与展望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个人简历第124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4-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带不同海域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与降水的影响
下一篇:多维最大熵模型及其在海岸和海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