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背景知识及研究意义 | 第12-19页 |
| ·地域特征 | 第12-14页 |
| ·气候特征 | 第14页 |
| ·温、盐分布的基本特征 | 第14-15页 |
| ·水团配置的基本特征 | 第15-17页 |
| ·环流基本特征 | 第17-19页 |
| ·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第2章 资料及模式介绍 | 第26-36页 |
| ·资料介绍 | 第26-28页 |
| ·WOD09 和 OSD-IOCAS 数据库 | 第26-27页 |
| ·COADS 资料 | 第27页 |
| ·NCEP/NCAR 风场资料 | 第27-28页 |
| ·TPXO07 潮汐数据库 | 第28页 |
| ·太平洋区域气候态环流模拟数据 | 第28页 |
| ·ROMS 模式介绍 | 第28-36页 |
|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 第29-31页 |
| ·坐标系统 | 第31-34页 |
| ·湍流闭合模式 | 第34-36页 |
| 第3章 东海水团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36-54页 |
| ·资料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37-41页 |
| ·东海水团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41-48页 |
| ·陆架沿岸水 | 第43-44页 |
| ·东海表层水 | 第44-45页 |
| ·东海深层水 | 第45页 |
| ·黑潮表层水 | 第45-46页 |
| ·黑潮次表层水和黑潮深层水 | 第46-47页 |
| ·黄海表层水和黄海底层水 | 第47-48页 |
| ·东海水团时空变化的原因分析 | 第48-52页 |
| ·影响东海水团季节变化的动力学因素 | 第50-52页 |
| ·影响东海水团季节变化的热力学因素 | 第52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52-54页 |
| 第4章 台湾暖流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 第54-67页 |
| ·资料与处理方法 | 第55-56页 |
| ·台湾暖流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56-61页 |
| ·冬季 | 第58-59页 |
| ·春季 | 第59-60页 |
| ·夏季 | 第60页 |
| ·秋季 | 第60-61页 |
| ·台湾暖流水的来源 | 第61-65页 |
| ·台湾暖流水来源于台湾海峡水的可能性 | 第61-63页 |
| ·台湾暖流水来源于台湾东北部黑潮水的可能性 | 第63-65页 |
| ·小结 | 第65-67页 |
| 第5章 东海黑潮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 第67-80页 |
| ·资料与处理 | 第67-69页 |
| ·东海黑潮流量的基本特征与季节差异 | 第69-70页 |
| ·东海黑潮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 第70-72页 |
| ·季平均黑潮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 第70-72页 |
| ·冬、夏季黑潮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 第72页 |
| ·东海黑潮流量的年代际和长期变化 | 第72-74页 |
| ·年代际变化 | 第72-73页 |
| ·长期变化趋势 | 第73-74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74-80页 |
| ·年际变化的可能原因 | 第75-78页 |
| ·年代际变化的可能原因 | 第78-80页 |
| 第6章 东海陆架水交换的数值模拟 | 第80-96页 |
| ·模式配置 | 第81-82页 |
| ·模拟结果及验证 | 第82-87页 |
| ·东海陆架水通量、热量和盐量输运的季节变化 | 第87-94页 |
| ·东海陆架区域水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87-91页 |
| ·东海陆架区域热输运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91-93页 |
| ·东海陆架区域盐量输运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93-94页 |
| ·小结 | 第94-9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6页 |
| 个人简历与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6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