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唐代兵制与唐诗
《书法雅言》与《文心雕龙》比较研究
《绘本太阁记》中的插图研究--以“壬辰战争”为中心
“华语语系”研究的“中国性”问题,2007-2017
借鉴与改译—论李健吾戏剧理论与创作的西方资源
战乱与唐代仙道小说创作--以安史之乱为线索
魏禧的《左传》文法评点研究
西北联大时期的诗歌活动研究
唐诗中的疾病书写
论残雪的短篇小说写作
论格非“江南三部曲”中的“桃花源梦”与“乌托邦”理想
谢艳春戏曲剧作艺术研究
论陈应松的生态书写
《叶梓》(中篇小说)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匯注
春城无处不飞花--唐诗中的长安之春研究
还乡(中篇小说)
黄河之下(中篇小说)
唐诗中的邙山书写
“破名”以“求实”--王安忆小说的实证特征与女性文学实践
党锢之祸--公元2世纪后半期的政治、思想与文学
缪荃孙诗词研究
历代渼陂史迹与文学研究
从海派才子到北山楼学者--论施蛰存的学者型转向
明代小曲研究
韦皋玉箫戏人物与主题演进研究
绿树阴浓夏日长--唐诗中的长安之夏研究
南北朝诗中的四方书写
宋诗中的石意象与文化意蕴研究
马戴诗歌艺术论
杨炯碑志文研究
论史铁生作品中的意象化叙事
苏珊—一位我所认识的外国友人的青春岁月(人物传记)
经济视角下“十七年”农业合作化小说的再研究--以《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和《艳阳天》为例
权力的想象:民间帝王将相故事叙事研究
论井上靖的《敦煌》--以出场人物为中心
张爱玲和玛格丽特·杜拉斯笔下异化的母亲形象
《尼罗河上的絮语》“意识流”特点研究
试论艾丽丝·芒罗短篇小说中倒叙的运用及意义
雷祖威短篇小说研究
论武田泰淳的《风媒花》—占领期东京的都市空间折射出的“中国”
精神乌托邦的悖论:托马斯·伯恩哈德小说《修正》中的空间象征
从《笑府》和刻本看中国笑话在近世日本的接受情况
论小岛信夫《美国学校》--从符号学的角度入手
狂欢理论视角下品特威胁喜剧的狂欢内涵探究
《逃离》中女性伦理身份及伦理选择研究
家园追寻:拉希莉小说中印度裔移民身份认同的演变
试论堀田善卫的《时间》--以主人公陈英谛为中心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消散》解读
《爱的历史》的创伤研究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