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华北沦陷区《妇女杂志》期刊研究
韩愈古文对桐城古文的影响研究
魏晋南北朝孝道故事研究
《微物之神》中的创伤与创伤叙事
柳宗元诗歌用典研究
鲁迅的现代意识(1906-1930年)--以鲁迅对欧洲现代主义的接受为视角
另类的呐喊:《最蓝的眼睛》、《紫颜色》中女性人物的身份建构探析
“自我”与“他者”—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解读《远大前程》
革新精神与幻想世界--象征主义视角下兰波与顾城的诗学比较
《包法利夫人》与《死水微澜》的对比研究
岭南古典园林与岭南诗歌艺术共性特征初探
从“写作之夜”到“生命之美”--论史铁生创作的“宗教精神”
百年晏殊研究述评
盛世英雄的柔情与豪情—高适送别诗研究
论格非的乌托邦书写--以“江南三部曲”为例
论茅盾小说中的“城乡结构”(1927-1942)
晚明“世说体”小说研究
论余华小说的叙事艺术
卡夫卡的童年创伤研究
安房直子童话的主角形象背后的现实关怀
麦克尤恩小说救赎主题研究
从文学手法三大层级看《贝奥武甫》的文学性--《贝奥武甫》的情感因素
遗山涉梦词研究
论王祥夫的短篇小说创作
新文学侦探小说(1914-1949)叙事模式研究
“三言”“二拍”尼姑形象研究
孤芳的郁金香—廖一梅创作论
执着于民族魂灵改造的大智勇者--论萧红的国民性书写
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灾难书写
跨媒介传播视域下《白鹿原》中关中文化符号的解读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刍议--以《白夜行》为中心
从跨文化视角比较研究伊丽莎白·班纳特与林黛玉
《岛》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夏目漱石『門』恋愛·家庭観について
试论耽美小说的女性诉求
贾平凹小说《秦腔》的语言特色
莫言长篇小说文体风格研究
试论中国古代文化在金庸小说中的表现
金裕贞和沈从文的小说比较研究--以乡土意识为中心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小说的死亡主题与悲剧意识
拉康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对简·奥斯丁的《爱玛》解读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解读《爱丽丝梦游仙境》
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的意象分析
《哈利·波特》中“蛇”与“凤凰”的意象研究
巴金和廉想涉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比较研究
《时时刻刻》的创伤性解读
汉魏六朝灾害赋研究
“诗必盛唐”说中的复古观
玄幻小说兴盛探源
多重身份的完美演绎—龙应台散文创作浅论
上一页
[129]
[130]
[131]
[132]
[13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