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长篇小说文体风格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3页 |
第一节 莫言小说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一、 莫言小说叙事结构、方法的研究 | 第8-9页 |
二、 莫言小说审美艺术点评 | 第9页 |
三、 莫言小说民间性的研究 | 第9-10页 |
四、 莫言小说语言运用的研究 | 第10页 |
五、 莫言小说比较研究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莫言长篇小说文体风格的研究价值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莫言长篇小说的民间化叙事 | 第13-24页 |
第一节 民间化的文学场景 | 第14-18页 |
一、 狂欢节与狂欢式场景 | 第14-15页 |
二、 民间传统节日书写 | 第15-17页 |
三、 民间活动场景叙述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人物载体的民间化体现 | 第18-21页 |
一、 大智若愚的“傻子”形象 | 第18-19页 |
二、 具有特异能力的怪诞形象 | 第19-20页 |
三、 超脱现实生活的精灵形象 | 第20-21页 |
第三节 “戏剧性”的民间叙事 | 第21-24页 |
一、 “戏剧性”与小说 | 第21页 |
二、 莫言的“戏剧性”民间叙事 | 第21-22页 |
三、 悲剧主调下的荒诞喜剧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莫言长篇小说的复调叙述特征 | 第24-36页 |
第一节 莫言长篇小说与复调理论的契合 | 第24-27页 |
一、 复调的小说理论 | 第24-26页 |
二、 生命主体性的文学内核 | 第26-27页 |
第二节 莫言长篇小说的复调特征 | 第27-33页 |
一、 叙事中的多种对话方式 | 第28-31页 |
二、 叙述视角的多元化表现 | 第31-32页 |
三、 叙述时空的多维化特点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复调叙述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 第33-36页 |
一、 生命本真状态的展现 | 第34页 |
二、 对伦理和历史的解构 | 第34-36页 |
第三章 莫言长篇小说的语言风格 | 第36-48页 |
第一节 独白方式的情感宣泄 | 第36-42页 |
一、 小说人物的心理独白 | 第36-37页 |
二、 叙述者的独白 | 第37-39页 |
三、 独白对话的造像效应 | 第39-42页 |
第二节 演说方式的语言特征 | 第42-45页 |
一、 语言形象的构建 | 第43-44页 |
二、 语言气势的营造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大量运用戏仿体 | 第45-48页 |
第四章 传奇和寓言化的历史书写 | 第48-60页 |
第一节 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艺术启发 | 第48-50页 |
一、 文学创新的心理依托 | 第49页 |
二、 创作观念的艺术启迪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历史叙事中的传奇文本 | 第50-54页 |
一、 历史之下的传奇人物 | 第51-52页 |
二、 传奇性的家族叙事 | 第52-53页 |
三、 历史呈现的传奇形式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历史虚构中的寓言书写 | 第54-57页 |
一、 写实和寓言的相得益彰 | 第55-56页 |
二、 历史的民族寓言性 | 第56-57页 |
第四节 传奇和寓言文本书写的内在价值 | 第57-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