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特点研究
新闻媒体中的南京大屠杀--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为例(1950-2004年)
南京荣字1644细菌部队研究 1939-1945年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戏曲研究--以平、津、沪、宁地区为主要范例
皖南新四军文化建设
满铁与东北殖民地化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及特点研究
论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及其作用
南浔会战研究--以武汉会战为中心
抗战时期江西上饶地区细菌战研究
侵华日军江西细菌战调查研究
论新四军抗战的历史经验和启示意义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对美宣传策略及其效应
抗战期间日本细菌战研究--以江西细菌战为中心
伪满洲国时期历史教科书研究
日本帝国主义对内蒙古的文化侵略活动(1931年-1945年)
沦陷区儒家文化的历史命运
抗战时期中共陕甘宁边区执政实验及现实思考
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
抗战时期武乡农村社会变动
非正常分家行为--晋西北农民应对抗战负担的另一景观
革命·战争与村界的形成--关于抗战以来兴县黑峪口自然村地权转移的一个考察
邵力子与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战时期的女性与国家--以《妇女生活》杂志为分析实例
抗日时期(1931—1945)国民政府开发西北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延安时期毛泽东局部执政观研究
试论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政治合法性的转换
革命与秩序--以山东省郓城县乡村社会为中心(1939-1956)
《大公报》与抗战宣传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民族主义研究
抗日根据地治理会道门研究
抗战以来四川内江的蔗糖纠纷(1937年—1949年)
共产国际与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形成和发展
国民政府参与与联合国创建的动态考察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社会动员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领导体制研究
新四军的公共关系研究
刘少奇与华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救济与安置难民活动述论
论抗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的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参政会提案研究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美政策与策略研究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边疆民族政策--以蒙古、西藏、新疆为中心
从1944年《商务日报》社论看——抗战胜利前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自觉
193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珍珠港事件后国民政府的政策调整
试论抗战后中间党派的政治走向
1935-1945年的河北省国民党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惩治腐败问题研究
关内伪政权的合流与派系斗争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