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货币政策与国际关系
抗战时期湖北基层政权建设研究
抗战时期中国“工合”教育初探
抗战时期鄂西后方民生主义经济政策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鄂西后方国统区经济建设述论
民国后期的武汉手工业与同业公会(1940-1949)
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救助问题研究
《新华日报》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透视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三十年代南满地区农民家庭收支透析
东北伪满时期中国妓女透视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经验
伪满时期吉林市的殖民教育及其影响
从全球视域解读毛泽东的抗日战争战略思想
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焦土抗战”政策
日帝对东北朝鲜族推行的“皇民化”与征兵制研究
论伪满州国朝、日外来民族与“国籍法”的难产
抗战时期的江南水泥公司
抗战时期江西国统区粮食管理探析
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研究
山西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初探
华北抗日根据地汉奸及其惩治问题研究
山西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与乡村社会的重构
战争、人口与社会--抗战时期山西人力资源之耗损及影响
战时日军对山西土地资源的破坏与农村生态变迁
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
论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中间势力政策
试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的谈判
抗日战争时期陕西地方自治问题研究--以“新县制”为中心
抗战时期的陕西移民问题研究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战时军律述论
华中抗日根据地文化研究
民间会道门与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河南会道门研究
心灵的记忆:苦难与抗争--山西抗战口述史
抗战时期的会道门与乡村社会控制--以山东省为例
抗战时期安徽秘密社会与新四军
西南联大知识分子共同体研究
抗战时期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述论
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役政策在四川的实施情况
抗战初期英国对中日战争的外交政策
抗战时期重庆难民的救济
西陲文化院(1937—1945)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反腐兴廉之研究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北经济开发述评
抗战时期广东的灾况和社会救济
抗战时期澳门经济发展与社会救亡运动
危机应对: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对策
非常时期的香港--1937至1941年香港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关系
抗战时期人口内迁与广西社会变迁
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妇女地位的提高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