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解决“三农”问题研究
华北“治安强化运动”中的日伪经济活动述评
河北沦陷区的新民会研究
论1938—1945年豫东黄泛区的社会救助
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难民救助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军事合作(1937—1945)
抗战时期在昆明专家对云南和大凉山的调查研究
抗战时期直接税的实施与影响
沈钧儒政治思想浅析--以抗战时期为中心
东北沦陷时期民众社会心理的嬗变
日军官兵的“独断专行”与天皇政府的侵华战争责任--驳为日本天皇裕仁开脱侵华战争罪责的“独走”论
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点研究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缉私研究(1931——1945)
日本侵华时期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
援助与回赠--抗战时期中美经济关系的互动探析
村选及乡村权力结构的历史走向--抗战时期兴县基层政治的历史考察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兵源问题浅探
抗日时期西北地区的妇女运动述论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与陕西高等教育的发展
抗日时期(1931—1945)国民政府开发西北地区商业问题研究
抗日时期(1931—1945)国民政府开发西北交通问题研究
抗日时期国民政府开发西北金融问题研究
西南联大知识分子心态研究
抗战前期上海外汇市场研究(1937.7—1941.12)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乡保行政人员贪污与暴力现象研究--以桐乡、新昌两县30件案件为例
从物价管制角度来看国家与社会——以抗战时期的歙县为个案的研究
抗战时期川省农村合作运动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刑法建设初探
中美、中英不平等条约的基本废除
抗战时期四川拥军优抚政策述评
试论抗战时期西康宁属屯垦委员会的夷务治理
抗战时期的四川酒精工业
抗日战争时期宪政运动述评
抗日战争中的局部抗战研究
抗战时期闽西北内迁文化研究--以战时省会永安为中心
1938—1945年期间日伪对河北省农业资源的掠夺和统制
朝鲜独立同盟述论
抗战时期日伪在河北的奴化教育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合”运动述论
战国策派政治思想再探
试析抗战时期邹韬奋的民主政治观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关系
全面抗战时期国统区难童救济教养工作述评
伪满时期在东北的朝鲜移民的社会地位及生活状况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于“三民主义”的论战
恐惧的记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心路历程
伪中央储备银行研究
中共在抗战时期的民间外交及其当代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统制下的山东煤炭业
邓小平抗战时期政治工作思想与实践研究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