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时期(1860~1900年)
清末民初甘青地区民族社会若干问题研究--以俄国人考察资料为主线
三维视角:中法战争在闽台
从天下到民族国家:十九世纪末期中国世界秩序观的空间重构
马尾船政文化的社会学考察
清末穗港鼠疫与社会应对措施(1894—1911)
清末民初日本武文化对中国影响
李鸿章与直隶洋务教育论述
洋务留学政策与庚款留美政策之比较研究
传教士在洋务教育中的活动研究
从甲午到辛丑“国变”与北洋变局
李鸿章与直隶荒政
李鸿章集团在北洋的奠基考察
论许景澄的外交活动
近代历史境遇中的梁启超新民思想
郭嵩焘对国际法的认识及运用
试论郭嵩焘的政治思想
崇厚对外交涉思想及实践
薛福成近代化思想研究
论甲午战后中朝关系演变(1895—1900)
梁启超近代国家观形成的日本因素
甲午战前英国调停过程研究(1894.5—1894.8)
张佩纶的对外认识与实践的研究(1875—1884年)
洋务新政与李鸿章对财政的控制
论义和团运动前后英国在华外交政策的转变
论王先谦与湖南维新运动
言官与戊戌变法
江南制造局技术引进及其工业技术体系的建构
康有为宪政思想研究
晚清维新派教育救国思想研究
股份制—传统的延续与创新--以轮船招商局为例
李秉衡研究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列强在华“合作政策”研究
吕海寰研究
解读、误读与歧见之间--义和团运动期间《泰晤士报》对中国时局的报道
张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
驻美公使崔国因的世界认识、国防及外交思想(1889~1893)
皮锡瑞经学及其变法思想述论
甲午战争期间的《字林沪报》舆论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研究
甲午战争期间的《新闻报》舆论
晚清政府向西方购买舰船过程与其中的人事考察(1874—1884)
洋务运动在巩固中国近代西北边防中的作用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华工政策的演变
李鸿章与滇案交涉
宋恕思想研究
从政治权力角度看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从天主教徒到改良主义者--对马建忠的个案研究
晚清买办与实业家徐润研究
洋务运动时期海外军用设备采购的途径
清末广雅书院变迁分析--从 附设西学堂到改立高等学堂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