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英文摘要 | 第3-5页 |
| 前言 | 第5-9页 |
| 一、传教士参与洋务教育的历史背景以及以学兴教策略的形成 | 第9-12页 |
| (一) 传教士参与洋务教育的历史背景 | 第9-11页 |
| (二) 以学兴教策略的形成 | 第11-12页 |
| 二、批判旧教育,引入近代西方教育,为洋务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范例 | 第12-29页 |
| (一) 传教士对传统教育的评判 | 第12-16页 |
| (二) 传教士对西方近代教育的宣传与鼓吹 | 第16-21页 |
| (三) 传教士对西方教育制度的植入 | 第21-29页 |
| 三、担当教师角色,缓解洋务教育师资紧缺之难 | 第29-36页 |
| (一) 传教士在洋务学堂的教师角色 | 第29-30页 |
| (二) 传教士在教会学校中的教师角色 | 第30-31页 |
| (三) 传教士在洋务学堂教师角色对洋务教育的影响 | 第31-36页 |
| 四、传播西学,将西方近代教科书引入洋务学堂,为洋务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社会基础 | 第36-41页 |
| (一) 面向洋务学堂,编译教科书,促进洋务学堂教科书科学化 | 第36-38页 |
| (二) 面向社会,传播西学,为洋务教育深入奠定社会基础 | 第38-41页 |
| 五、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看传教士对洋务教育的影响 | 第41-45页 |
| (一) 传播主体因素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 第41-43页 |
| (二) 传播受体因素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 (二) 传播主体与受传对象的心理冲离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注释 | 第46-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