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青年运动研究(1927-1937)
中国土地革命现代化价值分析
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论战研究
村选及乡村权力结构的历史走向--抗战时期兴县基层政治的历史考察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兵源问题浅探
农村副业与乡村社会变迁--以1912—1927年山西为例
阎锡山与美国关系研究(1945年8月—1949年4月)
乡村雇工及其社会生活初探--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西雇工状况的考察
抗日时期西北地区的妇女运动述论
论南京国民政府的人身政治——以姻亲政治为个案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与陕西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北方乡村租佃制度及影响研究
抗日时期(1931—1945)国民政府开发西北地区商业问题研究
抗日时期(1931—1945)国民政府开发西北交通问题研究
农民·抗争·政治现代化--民国时期农民制度外政治参与研究
抗日时期国民政府开发西北金融问题研究
晏阳初:农民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西南联大知识分子心态研究
从暴动到乡村割据——中共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1927—1929)
抗战前期上海外汇市场研究(1937.7—1941.12)
乡村社会中的革命--以赣东北根据地为研究中心,1924-1934
国民党政权在沪粮政的演变及后果(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乡保行政人员贪污与暴力现象研究--以桐乡、新昌两县30件案件为例
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权力与地方社会控制—以1928—1949年川康地区县政整改为例
从物价管制角度来看国家与社会——以抗战时期的歙县为个案的研究
政府和民众之中间地带:上海反日会个案研究
自由的平台——《努力周报》研究
抗战时期川省农村合作运动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刑法建设初探
1946-1949年国民党四川省党部党工人员转业从政初探
中美、中英不平等条约的基本废除
抗战时期四川拥军优抚政策述评
试论抗战时期西康宁属屯垦委员会的夷务治理
抗战时期的四川酒精工业
蒋介石的多元化外交体系
抗日战争时期宪政运动述评
学衡派的文化思想探析
“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
《现代评论》与中国政治
省港大罢工中廉政反腐机制的构建
朝野纠葛:公众舆论与北京政府时期的修约外交(1925—1928)--以京、沪两地为核心的考察
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对济南的接管
试析1947年的黄金风潮
战后苏军拆迁东北工矿业研究
抗日战争中的局部抗战研究
抗战时期闽西北内迁文化研究--以战时省会永安为中心
陕甘宁边区经济开发政策述评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对广东省情的认识(1927、4—1934、10)
1938—1945年期间日伪对河北省农业资源的掠夺和统制
朝鲜独立同盟述论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