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南京国民政府军队抚恤制度研究
《新华日报》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早期思想研究
透视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三十年代南满地区农民家庭收支透析
国民党应对宪政的政治举措
东北伪满时期中国妓女透视
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国城市自杀问题剖析
1931年江淮水灾救济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经验
伪满时期吉林市的殖民教育及其影响
互助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高一涵的社会政治思想研究
试论大革命失败后施复亮的国民革命观
试论何键与蒋、桂关系(1927-1937)--兼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从全球视域解读毛泽东的抗日战争战略思想
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焦土抗战”政策
五四时期婚姻伦理思想探微
孙中山确立“联俄”政策过程中与苏俄的分歧及其解决
日帝对东北朝鲜族推行的“皇民化”与征兵制研究
论伪满州国朝、日外来民族与“国籍法”的难产
抗战时期的江南水泥公司
新生活运动与民国社会生活
现代化进程中的民国江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1928—1941)
抗战时期江西国统区粮食管理探析
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研究
傅作义主绥时的经济建设措施(1931-1937年)
山东根据地兵工发展状况研究
1948年的《大公报》与中国社会--兼论自由主义者的抉择
中国国民党与非基督教运动(1924-1927)
革命根据地成人教育
五四至晚年陈独秀民主观转变研究
国民革命的社会现代化价值分析
山西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初探
华北抗日根据地汉奸及其惩治问题研究
山西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与乡村社会的重构
战争、人口与社会--抗战时期山西人力资源之耗损及影响
战时日军对山西土地资源的破坏与农村生态变迁
从标准化程度分析抗战前山西兵器工业发展的状况
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
论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中间势力政策
试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的谈判
失范与重构--1927—1937年苏北地方政权秩序化研究
论蒋介石统治集团前十年的政治文化
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截至抗战爆发前的考察
抗日战争时期陕西地方自治问题研究--以“新县制”为中心
抗战时期的陕西移民问题研究
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
国民党政权秘密会社策略研究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战时军律述论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