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国民政府参与与联合国创建的动态考察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社会动员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领导体制研究
英庚款退赔与粤汉铁路建设
新四军的公共关系研究
20世纪30年代农业危机的历史考察--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
革命、建党、建国--1928年前后的中国国民党左派思想研究
刘少奇与华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救济与安置难民活动述论
论抗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的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参政会提案研究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美政策与策略研究
《中国农村》与《中国经济》关于中国农村问题的论战
英国对广州政府的政策演变与对华新政策的出台
张治中与新疆和谈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边疆民族政策--以蒙古、西藏、新疆为中心
从1944年《商务日报》社论看——抗战胜利前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自觉
193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走私·缉私·中外贸易--以1930-1949年的华南地区为中心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甘宁青农村社会变迁探析
局势发展与民国地方官办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以抗战前广东省银行为例
1928年济南事件--南京国民政府的对策
珍珠港事件后国民政府的政策调整
追求主权与人权的统一--罗隆基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政治理想及实践
司徒雷登和燕京大学的学生运动
试论抗战后中间党派的政治走向
1935-1945年的河北省国民党
蒋介石个人权力的发展演变(1927.4.18-1949.12)
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述评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惩治腐败问题研究
关内伪政权的合流与派系斗争
抗战后国民政府对河北平津区敌伪工矿业接收述评
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劳工立法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国防军备建设研究(1931~1937)
乡村教育运动中的民俗学问题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货币政策与国际关系
抗战时期湖北基层政权建设研究
民国时期湖北保甲制度研究(1927-1937)
抗战时期中国“工合”教育初探
民国时期湖北县级政权研究(1927-1937)
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的现代化观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举制度研究
抗战时期鄂西后方民生主义经济政策研究
战后汉口钱庄研究(1945-1949)
抗日战争时期鄂西后方国统区经济建设述论
“五四”后迟来的批评--从《学衡》到《国风》时期的柳诒徵
1927-1937年湖北省县级司法体制改革初探
南京国民政府农业推广政策研究(1927-1937)
民国后期的武汉手工业与同业公会(1940-1949)
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救助问题研究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