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3页 |
导论 | 第13-39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3-16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36页 |
三、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计划 | 第36-39页 |
第一章 苦心孤诣——中国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 第39-86页 |
第一节 中国建立反日国际同盟思想的发端 | 第39-49页 |
一、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预测 | 第39-41页 |
二、社会各界关于中国应对未来大战应取方针的讨论 | 第41-44页 |
三、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反应和对策 | 第44-49页 |
第二节 中国建立反日国际同盟思想的确立及最初的实施 | 第49-60页 |
一、中国建立反日国际同盟思想的确立 | 第49-52页 |
二、最初争取国际支持的外交努力 | 第52-60页 |
第三节 中国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 第60-73页 |
一、抵制英美苏等国与日本进行妥协活动 | 第61-67页 |
二、直接谋求和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 第67-73页 |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而努力 | 第73-86页 |
一、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维护者 | 第73-77页 |
二、中国共产党积极呼吁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 第77-79页 |
三、中共积极揭露和抵制英、美的远东慕尼黑危险 | 第79-81页 |
四、西方远东绥靖政策对中共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主张的冲击 | 第81-83页 |
五、中共积极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 第83-86页 |
第二章 积极合作——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巩固 | 第86-135页 |
第一节 中国与盟国的军事配合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 第86-99页 |
一、具体的军事战斗 | 第86-90页 |
二、服从盟国先德后日大战略 | 第90-99页 |
第二节 中国为巩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所做的外交努力 | 第99-110页 |
一、蒋介石访问印度,调解英印关系 | 第100-105页 |
二、宋美龄访问美国 | 第105-110页 |
第三节 中国赢得大国地位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巩固 | 第110-124页 |
一、中美、中英平等新约的签订 | 第110-116页 |
二、中国参加签署莫斯科《普遍安全宣言》 | 第116-120页 |
三、中国出席开罗会议 | 第120-124页 |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为巩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而努力 | 第124-135页 |
一、击退第三次反共高潮,坚定维护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 | 第124-127页 |
二、加强对美、英、苏等国的外交 | 第127-130页 |
三、全力支持盟国先德后日战略 | 第130-135页 |
第三章 化解分歧——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维护 | 第135-201页 |
第一节 中苏分歧的处理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维护 | 第135-148页 |
一、新疆问题与中苏关系转冷 | 第136-142页 |
二、中苏关系跌入低谷 | 第142-144页 |
三、中苏分歧的处理与中苏关系的改善 | 第144-148页 |
第二节 中英分歧的处理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维护 | 第148-157页 |
一、中英两国间的具体分歧 | 第148-153页 |
二、中国为维护反法西斯联盟而力求化解中英分歧 | 第153-157页 |
第三节 中美分歧的处理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维护 | 第157-171页 |
一、中美分歧的初现与中国的应对 | 第158-162页 |
二、中美纷争再起与中国的应对 | 第162-166页 |
三、史迪威事件与中美关系的调整 | 第166-171页 |
第四节 中国积极推动联合国的成立 | 第171-187页 |
一、中国民众关于建立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讨论 | 第171-174页 |
二、中国政府关于建立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主张与实践 | 第174-178页 |
三、中国在联合国成立过程中所作的贡献 | 第178-187页 |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为维护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所做的努力 | 第187-201页 |
一、中国共产党建立与美国的官方联系 | 第187-192页 |
二、中国共产党对赫尔利调解国共关系的积极配合 | 第192-197页 |
三、中国共产党密切与苏联的关系 | 第197-201页 |
第四章 综论 | 第201-217页 |
第一节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 第201-207页 |
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前法西斯侵略的不断扩大 | 第201-202页 |
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 第202-205页 |
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发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 第205-207页 |
第二节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207-210页 |
第三节 历史的启示 | 第210-217页 |
参考文献 | 第217-228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228-229页 |
后记 | 第2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