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论文

抗战时期上海电影研究(1937-1945)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2页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第9页
 二、相关研究动态第9-10页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重点、难点与创新第10-12页
  (一) 研究方法第10页
  (二) 研究重点和难点第10-11页
  (三) 本文的新意第11-12页
第一章 上海与电影的渊源及其抗战时期发展阶段第12-15页
 一、上海与电影的渊源第12-13页
 二、抗战时期上海电影的发展阶段第13-15页
第二章“孤岛”时期电影业的畸形繁荣第15-29页
 一、“孤岛”前期电影业的生存环境第15-16页
  (一) 电影公司遭受重创,电影业一片萧条第15页
  (二) 电影人员分流,上海的电影中心地位动摇第15页
  (三) 驻留电影人被迫大规模转行第15-16页
 二、“孤岛”时期上海电影繁荣的原因分析第16-20页
  (一) “孤岛”特殊的生存环境第16页
  (二) 中共上海地下党的领导第16-17页
  (三) 电影界进步人士的民族自觉与责任担当第17-18页
  (四) 深厚的电影制作基础和电影文化传统第18-19页
  (五) “孤岛”初期相对宽松的电影检审制度第19-20页
 三、“孤岛”时期的影片分类及内容、作用第20-24页
  (一)“孤岛”时期的影片分类第20页
  (二) “孤岛”时期电影的内容及影响――以《木兰从军》个案为例第20-24页
 四、“孤岛”时期电影业的特点与局限性第24-29页
  (一) “孤岛”时期电影业的特点第24-26页
  (二) “孤岛”时期电影业的局限性第26-29页
第三章 反动的逆流――沦陷时期的日伪电影第29-34页
 一、沦陷时期上海电影业极为黑暗的生存环境第29-30页
 二、中共中央对上海抗日文化政策的适时调整第30-31页
 三、沦陷时期日伪电影的垂死挣扎第31-32页
 四、日伪电影内容的实质分析第32-33页
 五、沦陷时期上海地区电影业的历史定位和研究意义第33-34页
  (一) 历史定位――中国电影史的反动逆流第33页
  (二) 研究意义――直面历史以史为鉴第33-34页
第四章 抗战时期上海电影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第34-36页
 一、探询历史的多棱镜第34页
 二、 中国电影史的重要一页第34-35页
 三、现实生活的有益警示第35-36页
主要参考文献及书目第36-38页
后记第38-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老人与海》和《熊》看文学作品中的生成动物现象
下一篇:太原西山大佛岩质边坡地震作用动力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