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红军长征在雪山草地的粮食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成都民众献金运动的指导工作
晚清外交体制研究(1861-1901年)—总理衙门与北洋大臣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四川瘟疫研究
民国四川“二五减租”运动研究(1946-1949)
抗战时期觉醒联盟述论
论陈翰笙的农村经济思想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卫生工作
抗战胜利后北平市对日侨的集中、管理与遣返
1946-1949年河北省国民党政府保安团(队)研究
交通银行与实业发展研究(1927-1937)
李石曾政治思想及活动述论(1945年前)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物价问题研究
日伪时期保定县级伪警察机构研究--以定县、安国、博野、涿县为主要参照
论费孝通的乡土重建思想
大兴纱厂述论
西北军(国民军)与红枪会
试析国民军与晋系的关系(1924—1927)
抗战时期冀钞之研究
定县模式述论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教育述论
高一涵早期政治思想研究
李大钊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述论
二战期间日本别子铜矿中国劳工研究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合作社经济
论华北抗日根据地农村手工业
中国对日索赔的历史考察
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及其历史地位
孔祥熙与战时财政
晋察冀边区农民负担问题研究
国民军与善后会议
周恩来抗战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初建时期的商业概况(1927-1937)
评日本帝国主义操纵下的伪满洲国“外交”
日苏关系的演变与中国东北抗战(1937—1945年)
日伪时期的劳工压迫政策的评析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述评(1945—1949)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论杨虎城与西安事变
国民政府战时教育方针研究
国民二军联俄联共历史考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关系
1911-1937年冀鲁豫农民离村问题研究
1919至1921年间英国与北京政府的关系
少年中国学会研究--从最初的理想认同到政治思想民的激烈论争
国民党改组派研究
以本地干部为主要对象的肃反斗争--以鄂豫皖苏区为例
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
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