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清前期(1616~1840年)
《清实录》列女旌表概观--以乾嘉道三朝为例
清代荆州万城大堤堤费运作演变(1788-1911)
清初仕清史家群体研究
归化与迷茫—清初“游离型”史家群体研究
《清史稿·列女传》研究
盛衰之际—乾隆后期士人思想动态研究
满与汉:清代民族思想及其实践的历史考察
乾隆三年(1739)宁夏震灾与救济研究
清代雍和宫及其所驻蒙旗喇嘛相关问题研究
清代多伦诺尔寺庙历史诸问题研究
清咸、同年间喀尔喀与巴尔虎边界纠纷研究
汪辉祖研究
噶尔丹有关的托忒文文书文献学研究(1679-1695)--以《清内阁蒙古堂档》为例
满汉合璧《射的—咐观马图说》研究
雍正时期山西泽州事件探析--兼论雍正帝对地方行政控制的强化
梁章钜与《枢垣记略》
清前期清水江流域的木材流通与地方社会--以《采运皇木案牍》为中心的研究
清代湖北汛塘分布研究
清代中朝宗藩关系嬗变研究
清前期政府的禁缠足政策
莱布尼茨《中国近事》研究
康雍乾时期秘密社会的发展和清朝治理方式的变化
从林爽文起义看早期天地会的自我意识
清代顺治时期满族通婚法制及现代启示
清代“事例”的法源地位及现代启示
以《盛京刑部原档》析清入关前的法律制度
清代前中期天文算法类文献作者群体研究
金梁与奉天旗务改革研究
《八旗通志·列女传》之列女研究
《钦定八旗通志·循吏传》之循吏研究
清代涉台奏折训诂研究
雍正年间山东政区改革
清代东北巡防体系研究--以《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所载1736-1860年珲春协领辖区为例
清代黑龙江地理知识的传承与流变
清中叶以来黄河改道与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的政区调整
清代人口数字的形成与流转--以人丁和民数为中心的考察
清代吉黑地区旗人与三丁群体生存状况研究(1810-1911)
清代布特哈八旗研究
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的学术价值
《衆喜寳卷》研究
清代山海关驻防八旗研究
清代广西士人的本朝史著述研究
乾隆帝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研究
雍正朝江浙海塘研究
直隶总督方观承治理永定河研究
清代以来的晋东商人研究--以河底镇考察为中心
清代湖南育婴事业研究(1662-1911)
康熙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清代榷盐法律制度及其实施
清代贵州清水江地区与徽州地区林业契约的比较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