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清前期(1616~1840年)论文

清代布特哈八旗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5页
    第一节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第10-14页
        一、本课题的研究动因第10-11页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1-13页
        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第13-14页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所依据的史料第14-20页
        一、国内史料第14-19页
        二、国外史料第19-20页
    第三节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32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20-30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30-32页
    第四节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32-35页
        一、本课题研究的时段第32-33页
        二、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第33-34页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第34-35页
第二章 布特哈八旗的形成第35-66页
    第一节 清入关前的索伦部第35-50页
        一、“索伦”及索伦部内涵的演变第35-36页
        二、索伦部的民族构成第36-44页
        三、后金政权—清朝对索伦部的统一第44-50页
    第二节 沙俄入侵及清入关后对索伦部的影响第50-58页
        一、沙俄入侵对索伦部的影响第50-52页
        二、索伦部的南迁第52-54页
        三、南迁后的索伦部管理第54-58页
    第三节 布特哈八旗的形成第58-66页
        一、布特哈八旗编设的原因第58-60页
        二、布特哈八旗编设的原则第60-61页
        三、布特哈八旗编设的时间第61-63页
        四、布特哈八旗的特点分析第63-66页
第三章 布特哈八旗的管理第66-106页
    第一节 布特哈八旗的编旗第66-75页
        一、布特哈八旗的编制第66-72页
        二、布特哈八旗兵丁的调遣及管理第72-74页
        三、布特哈八旗佐领的数额第74-75页
    第二节 清朝对布特哈八旗的管理第75-96页
        一、管理机构第75-84页
        二、管理政策第84-95页
        三、布特哈八旗管理体制的演变第95-96页
    第三节 布特哈八旗的职贡差役第96-106页
        一、经济职役第96-103页
        二、军事职役第103-104页
        三、繁差杂役第104-106页
第四章 布特哈八旗的经济和文化生活第106-123页
    第一节 布特哈八旗的经济生活第106-114页
        一、清前期布特哈地区的经济状况第106-109页
        二、清中期布特哈地区的贸易发展第109-113页
        三、清后期布特哈地区社会经济的变化第113-114页
    第二节 布特哈八旗的文化生活第114-123页
        一、国语骑射的推行第114-118页
        二、学校教育的兴起第118-121页
        三、文学艺术的进步第121-123页
第五章 布特哈八旗编设的历史作用第123-132页
    第一节 布特哈八旗编设的积极作用第123-128页
        一、增加八旗兵源以备随时调遣征战第123-124页
        二、保卫边疆维护国家统一第124-126页
        三、加强民族管理巩固清王朝统治第126页
        四、促进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发展第126-128页
    第二节 布特哈八旗编设的消极作用第128-132页
        一、连年征战使各族人口锐减第128页
        二、内部阶级分化明显导致贫富分化严重第128-129页
        三、繁重的贡赋使布特哈人民陷入困境第129-132页
结语第132-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8页
后记第148-150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急性肺栓塞心下交感神经放电变化及颈部迷走神经刺激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喀拉塔格地区斑岩型铜矿磁异常特征和位场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