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前言 | 第9-29页 |
一、選題依據 | 第9-12页 |
二、研究動態 | 第12-26页 |
(一) 關於寶卷 | 第12-24页 |
(二) 關於《衆喜寶卷》 | 第24-26页 |
三、研究創新 | 第2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五、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研究篇 | 第29-234页 |
第一章 《衆喜寶卷》版本考論 | 第30-83页 |
一、《衆喜寶卷》版本調查 | 第31-73页 |
(一) 著錄情況 | 第31-34页 |
(二) 出版情況 | 第34-37页 |
(三) 收藏情況 | 第37-73页 |
二、版本調查後發現的問題 | 第73-76页 |
(一) 目錄收錄 | 第73-75页 |
(二) 版本彙總 | 第75-76页 |
三、《衆喜寶卷》五卷本之間的異同 | 第76-82页 |
(一) 封面 | 第77页 |
(二) 書名頁 | 第77-78页 |
(三) 卷首頁 | 第78-79页 |
(四) 目錄頁 | 第79-80页 |
(五) 卷尾頁 | 第80页 |
(六) 卷五附誌 | 第80-82页 |
本章小結 | 第82-83页 |
第二章 《衆喜寶卷》文本形式與内容 | 第83-124页 |
一、從《安樂銘》看《衆喜寶卷》的文本形式 | 第83-85页 |
(一) 《安樂銘》的文本形式 | 第83-84页 |
(二) 《衆喜寶卷》文本形式 | 第84页 |
(三) 兩者之間的在文本形式方面的異同 | 第84-85页 |
二、《衆喜寶卷》的文本内容 | 第85-122页 |
(一) 下欄文本内容分析 | 第85-104页 |
(二) 上欄文本内容分析 | 第104-112页 |
(三) 上下欄文本之間的關聯 | 第112-122页 |
本章小結 | 第122-124页 |
第三章 《衆喜寶卷》的功能——基於新出現《兩卷本》的封比分析 | 第124-141页 |
一、五卷本与两卷本分品异同 | 第124-125页 |
二、五卷本与两卷本内容异同 | 第125-132页 |
三、齊供儀式文本?——《衆喜寶卷》的功能思考 | 第132-140页 |
本章小結 | 第140-141页 |
第四章 從《科儀》看《衆喜寶卷》的宗教属性——兼論長生教 | 第141-193页 |
一、關於《科儀》 | 第145-147页 |
二、關於長生教 | 第147-184页 |
(一) 源起 | 第147-152页 |
(二) 教義 | 第152-170页 |
(三) 儀式活動 | 第170-184页 |
三、《衆喜寶卷》的宗教属性 | 第184-190页 |
(一) 《科儀》中齊供儀式的相關内容 | 第184-187页 |
(二) 《衆喜寶卷》與《科儀》之間的比較 | 第187-190页 |
本章小結 | 第190-193页 |
第五章 勸化與宣教:《衆喜寶卷》之宗教功能 | 第193-234页 |
一、《衆喜寶卷》的故事勸化 | 第194-203页 |
(一) 衆喜在勸化經曆中的三次受災 | 第195-199页 |
(二) 桂瑛修行經曆的種種磨難 | 第199-203页 |
三、傅教勸化 | 第203-232页 |
(一) 勸化過程中經曆的二個階段 | 第203-205页 |
(二) 勸世與勸道:《衆喜寶卷》勸化的兩種策略 | 第205-232页 |
本章小結 | 第232-234页 |
校錄篇 | 第234-772页 |
《衆喜粗言寶卷》 | 第236-721页 |
題解 | 第236页 |
錄文 | 第236-721页 |
《科儀》 | 第721-772页 |
題解 | 第721-722页 |
錄文 | 第722-772页 |
參考文獻 | 第772-777页 |
後記 | 第777-7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