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御制文献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四、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宋代御制文献概论 | 第15-21页 |
第一节 御制文献的发展 | 第15-18页 |
第二节 宋代御制文献的编纂 | 第18-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北宋御制文献考述 | 第21-58页 |
凡例 | 第21-22页 |
第一节 北宋前期的御制文献 | 第22-42页 |
一、宋太祖 | 第22-23页 |
二、宋太宗 | 第23-28页 |
三、宋真宗 | 第28-42页 |
第二节 北宋中期的御制文献 | 第42-49页 |
一、宋仁宗 | 第42-47页 |
二、宋英宗 | 第47页 |
三、宋神宗 | 第47-49页 |
四、宋哲宗 | 第49页 |
第三节 北宋后期的御制文献 | 第49-57页 |
一、宋徽宗 | 第49-57页 |
二、宋钦宗 | 第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三章 南宋御制文献考述 | 第58-76页 |
第一节 南宋前期的御制文献 | 第58-68页 |
一、宋高宗 | 第58-64页 |
二、宋孝宗 | 第64-68页 |
第二节 南宋中期的御制文献 | 第68-70页 |
一、宋光宗 | 第68-69页 |
二、宋宁宗 | 第69-70页 |
第三节 南宋后期的御制文献 | 第70-75页 |
一、宋理宗 | 第70-73页 |
二、宋度宗 | 第73-75页 |
三、宋恭宗 | 第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第四章 宋代御制文献个案研究 | 第76-85页 |
《挽刘沆》诗与北宋刘沆形象发覆 | 第76-77页 |
一 | 第77-78页 |
二 | 第78-80页 |
三 | 第80-83页 |
小结 | 第83-85页 |
结语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一、古籍(未注明朝代的是宋人) | 第87-88页 |
二、著作 | 第88-89页 |
三、论文 | 第89-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