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
--
绘画
--
绘画理论
--
绘画艺术史
《芥子园画传》考
佛教对米芾书画艺术的影响
陈洪绶木刻人物画研究
传统文人画的转型研究
清代文人花鸟画研究
李可染艺术思想研究
如镜取影 妍媸惟肖--试析曾鲸的绘画艺术
知识分子身份的转化与艺术话语权的获得—中国绘画三种话语方式的形成
“雅集”绘画题材在李氏朝鲜的流布研究
钱松喦与20世纪山水画史上的革命圣地题材
新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对法国17、18世纪戏剧与绘画的影响
上海美专校刊《美术》杂志研究
上海美专早期校董会研究
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史课程教学研究
土山湾画馆美术教育的探讨
金弘道翎毛·花鸟画研究
16世纪韩国申师任堂草虫画的再研究
白南准的视像艺术研究
欧洲静物画形成研究
洗尽铅华不染尘担当画学研究
商业画廊与先锋艺术--论佩吉·古根海姆的画廊对抽象表现主义的推动及影响
北宋画院之“熙宁变法”--从《双喜图》看北宋画院花鸟画风之承传与变革
一样的花朵,别样的魅力--论《出水芙蓉》图、《百花图》卷审美追求之不同
为新中国山河立传的“新金陵画派”
永恒的魅力--古典风格在西方美术中的历次复兴
探索台湾本土艺术走向
明代画学中的“趣”论研究
台湾的现代主义绘画
试论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山东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宋代版刻书法研究
美术馆--多元化的展示空间
探寻救世的圣容--“圣像毁坏”运动对基督形象的影响
故国之思--明遗民画家花鸟画的“比兴”研究
身份的认定—六朝画家与道教
新中国宣传画创作研究
论中国古代鞍马画的发展与特点
西方浪漫主义风景绘画
格致与花鸟画--以南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谱》为例
总体艺术与总体绘画
中日近现代书法交流比较研究
苏汉臣《秋庭婴戏图》对杨柳青娃娃画的影响
理学影响下的宋代绘画特征
新中国十七年全国美展之析论
论艺术作品解读的本质--从鲁迅推崇珂勒惠支谈起
一切景语 皆是情语--论中国花鸟画中的主导因素—情感
试析20世纪工笔花鸟画的复兴与发展
明清肖像画的发展及影响
楚漆绘人物作品《聘礼行迎图》探析
汉至隋唐于阗佛教绘画初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