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8页 |
1.关于研究对象 | 第6页 |
2.担当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6-7页 |
3.基本的研究框架和方法 | 第7页 |
4.本选题的主要难点和创新点 | 第7-8页 |
第一章 担当生平与时代背景 | 第8-10页 |
第一节 担当生平 | 第8页 |
第二节 时代背景 | 第8-10页 |
第二章 担当艺术思想探析 | 第10-17页 |
第一节 担当艺术探源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担当艺术思想 | 第11-17页 |
一、若要图真便失真 | 第11-12页 |
二、熟极而生 | 第12页 |
三、要存古意是枯桩 | 第12-13页 |
四、为将篆籀作丹青 | 第13-14页 |
五、有墨不为奇,无师是我师。老来多信手,何处得支离。 | 第14-15页 |
六、惟画通禅 | 第15-17页 |
第三章 担当山水画风格论 | 第17-28页 |
第一节 "冷逸"之境,禅化山水 | 第17-23页 |
一、冷逸 | 第17-19页 |
二、静中寓动 | 第19页 |
三、简淡 | 第19-21页 |
四、禅境 | 第21-23页 |
第二节 担当绘画与"四僧"比较 | 第23-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
参考书目 | 第30-33页 |
附担当年表 | 第33-37页 |
附图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