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论《汉书》所蕴含的生态理念
试论许地山的文化选择
本土与世界的贯通--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与中国寻根文学的共相
“左翼文坛—闯将”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探索与突破
湘西世界与都市生活的对照--沈从文文学创作分析
萨特存在主义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东西洋考》与近代中国文学的“气味”
赵令畤及其《侯鲭录》研究
先秦文学的诗情与“人文一体”观
钱大昕经学成就及其思想研究
西晋北渡士族陆机交游研究
明代商人墓碑文对商人的书写
苏雪林新文学批评心理研究
转型期语境中启蒙话语的选择与建构--梁启超与“新文体”
《左传》语言的文学性研究
重审“三家村”
从改写理论看杨宪益与《中国文学》杂志
俞正燮学术研究
《文子》研究
明人自传与明代士人的精神生活
萧梁入北文人研究--兼及文人迁移与南北文风融合之关系
新媒介时代中国“青春文学”生产机制透视
20世纪80年代科幻小说在中国的译介热潮研究
《史记》与《战国策》文化倾向的比较
《文心雕龙》引《经》书考
30年代林语堂新闻传播思想研究
曹植作品用典研究
新时期文学的“鬼魅叙事”研究
从女性形象的塑造看宋玉赋的继承与发展
从“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看传媒对新世纪文学的影响
敦煌佛教讲经文研究
禁锢与自由--《文艺时代》(1946)杂志研究
气积文畅,情深意挚--贾谊散文研究
寻路的人—徐玉诺综论
坚守与成长--白朗作品论
历史创伤记忆中的“伤痕文学”
残酷现实的文学表现--知青文学中“回家”主题研究
艰难的跋涉--从《十月》(1978-1985)看新时期文学特定风貌
亚非拉文学与中国“十七年”文学--以《译文》为考察中心
宋元话本中东京、临安故事研究
《左传》中楚国令尹形象研究
初唐四杰文研究
《云溪友议》研究
汉魏六朝赋序研究
《史记》人物出场与退场研究
何承天文学综论
潘岳与太康文学新变研究
论李健吾“咀华式”文学批评风格
“革命文学”论争与阶级文学理论的兴起
曹学佺文学活动与文艺思想研究
上一页
[221]
[222]
[223]
[224]
[22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