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语 | 第8-9页 |
第一章 比较文学及儒家文化 | 第9-17页 |
一、比较文学 | 第9-12页 |
(一) 比较文学学科定义及其两大学派之争 | 第9-11页 |
(二)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论 | 第11-12页 |
(三) 本文采用的相关理论 | 第12页 |
二、儒家文化 | 第12-17页 |
(一) 儒家文化及其历史地位 | 第12-15页 |
(二) 儒家文化的发展变化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战国策》与《史记》基本情况 | 第17-22页 |
一、《史记》成书背景及作者 | 第17页 |
二、《战国策》成书背景及作者 | 第17-18页 |
三、《史记》与《战国策》成书背景的文化倾向 | 第18-22页 |
(一) 时代环境的影射出的文化倾向 | 第18-21页 |
(二) 作者借鉴偏好决定文化倾向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与《战国策》比较文本解析《史记》思想倾向 | 第22-30页 |
一、写作笔法的借鉴与改变中体现的文化倾向 | 第22-24页 |
(一) 《战国策》的写作笔法 | 第22-23页 |
(二) 从写作笔法中窥见的文化倾向 | 第23-24页 |
二、篇章对比分析《史记》的文化倾向 | 第24-30页 |
(一) 文本借鉴梳理 | 第24-26页 |
(二) 篇章对比 | 第26-30页 |
第四章 人物刻画手法比较下显示出的文化倾向 | 第30-33页 |
一、《战国策》人物刻画手法 | 第30-31页 |
二、《史记》人物刻画手法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史记》及《战国策》文化倾向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 | 第33-38页 |
一、《史记》与《战国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第33-36页 |
(一) 《史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第33-35页 |
(二) 《战国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第35-36页 |
二、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主流文化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