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文学与历史之间--从春秋笔法说起
《孔丛子》的成书时代与作者及其材料来源
三教融合与宋代文学主题的演变
《左传》预言研究
东方朔:从历史到小说
“王魁负心”考论
中国现代作家的道德两难--以1920年代文学现象为中心
新左派文学--世纪前后一种被忽略的文学现象之研究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坚守--论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
王朔:喧哗的逍遥与沉重
当代女性作家的家族叙事
“70年代”女作家笔下的成长主题
穿行在个人与“乌托邦”之间--胡风文艺思想浅论
和合会通之魂--钱穆文学思想研究
汉晋汝南应氏家族文人研究
个性闪烁在喧嚣的时代--论“80后”文学
论老舍的演讲活动和演讲辞创作
薛家将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化解读
包公文学及其传播
中唐诗僧研究
《史记》叙事学研究
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
《汉书》文学研究
中古“河东三姓”文学研究
唐代幽默文学研究
大众文化与90年代文学
论“五四”文学的感伤情调--以20年代的创造社为中心
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公安派及其“性灵说”流变研究
美学视野下中国当代通俗文学批评的局限
“乡土中国”的再发现--1920-1930年代文学与思想的一种对读
袁于令研究
中国近代报刊中的翻译小说研究
北新书局与中国现代文学
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研究
形式、主体与现实--当代文学观察
创造社与“革命文学”
文化“西游”--中国西部对《新青年》的接受
《现代》杂志研究
姚燮研究
马一浮的六艺论与诗学思想
尤侗研究
“孤岛”时期文学期刊研究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叙事--知青文学(1966-1986)研究
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民俗学语境
桐城文派的形成及其古文理论意义之阐释
钟嵘《诗品》自然思想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和大众文化中的男性气质
边缘的吟唱:“西藏文学”之于“寻根文学”--以《西藏文学》(汉文版)(1984—1988)为重点的考察
丁玲延安时期文学创作的转向--兼议毛文体对作家的影响
上一页
[146]
[147]
[148]
[149]
[15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