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论嵇康的儒家思想和现实关怀
侯方域与雪苑社研究
“十七年”革命回忆录书写中的历史叙事与公共记忆
当代文学中的新疆经验与书写
跨界书写--香港南来作家的身份建构
新时期文学场域研究--以知识社会学为视点
王文治研究--兼及京江诗派与乾嘉诗坛
论巴金30-40年代创作转向--以《家》、《寒夜》为中心
被神性的光辉引领和照亮--论史铁生创作中的宗教精神
当代畅销书女作家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存在--以卫慧、棉棉、安妮宝贝等作品为中心
论庐隐哀伤情致的书写--带着三重哀伤的陈述和宣泄
“嫦娥奔月”原型及其衍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云斋广录》研究
中唐儒学与文学研究
镜与日: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诗人兼译者--徐志摩诗歌翻译艺术探讨
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论“百姓日用”
先秦诸子思维研究
王思任为人及为文
试论李渔的文化产业思想
张云璈考论
曾国藩文学思想研究
冯梦龙通俗文学观研究
高尔基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理论的影响
袁中道研究
李渔研究三题
试论谢灵运思想发展的历程
宋人视野中的李白
《论学绳尺》研究
陶渊明隐逸研究
凌叔华及其文学世界
论中国古代文论中“以象譬喻”的批评方法
大众意识与精英意识--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的接受与批评检视
论林语堂的中国形象创造
寻找精神家园--新移民文学的文化分析
《甲寅》杂志研究
宋代南丰曾氏与文学
“远一程,再远一程!”--郁达夫及其创作之无意识初探
论19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颓废色彩
跨界叙事--徐坤作品研究
千秋家国梦--老舍与传统家国文化
井冈山:一个文化符号的意义阐释
《文心雕龙》的标准论
70后现象论
本土中国的现代书写--李锐小说创作论
知识分子的诗性写作--浅论杨绛作品
废名综论
萧氏父子文学思想研究
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与主体性建构
引进与阐释--后现代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迷宫式建构与走向
上一页
[144]
[145]
[146]
[147]
[14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