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近代文学(1840~1919年)论文

姚燮研究

序论第1-14页
第一章 姚燮的生平、交游与著述第14-73页
 第一节 姚燮的生平第14-30页
  一、字号、家世与里居第14-17页
  二、早慧的童年时代第17-19页
  三、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第19-24页
  四、坎凛不遇的壮年(1835—1844)第24-26页
  五、漂泊苏、沪,售文卖画的岁月(1845—1855)第26-27页
  六、息游和韬潜的晚年(1856—1864)第27-30页
 第二节 交游考略第30-58页
  一、对姚燮的诗歌创作主张具有较大影响的交游活动第30-36页
  二、姚燮与底层文人的交游第36-40页
  三、与道光经世派文人的交游第40-51页
  四、跟寓居上海的文人之间的交游第51-58页
 第三节 著述考略第58-73页
  一、诗文、词曲创作类第58-62页
  二、诗文、词曲评选类第62-66页
  三、子部杂著类第66-69页
  四、子部佛道类第69-70页
  五、史部杂著第70-71页
  六、经部著述第71-72页
  七、内容不详的著述第72-73页
第二章 姚燮的诗歌创作第73-101页
 第一节 道光诗坛概况与姚燮的诗学主张第73-80页
  一、道光诗坛概况第73-75页
  二、姚燮的诗学主张第75-80页
 第二节 姚燮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第80-88页
  一、姚燮的创作态度及诗歌题材的丰富性第80-82页
  二.姚燮诗歌创作的主题要脉第82-88页
 第二节 姚燮诗歌的艺术特征第88-101页
  一、姚燮诗歌多方面的美感特征第88-95页
  二、姚燮诗歌成就在不同诗体间的表现第95-97页
  三、姚燮诗歌艺术风格的变化轨迹第97-101页
第三章 姚燮的戏剧研究与戏剧创作第101-155页
 第一节 《复庄今乐府选》第101-118页
  一、版本与留存情况第101-104页
  二、内容构成与分类标准第104-114页
  三、剧目来源考略第114-116页
  四、《今乐府选》的编选原则试探第116-118页
 第二节 《今乐考证》第118-137页
  一、版本述略第119-121页
  二、内容构成第121-128页
  三、材料来源考略第128-132页
  四、《今乐考证》的文献价值第132-137页
 第三节 姚燮的戏剧理论批评第137-148页
  一、姚燮的戏剧理论批评第137-147页
  二、姚燮戏剧研究的未完成性第147-148页
 第四节 姚燮的戏剧创作第148-155页
  一、《梅心雪》本事第149-151页
  二、《梅心雪》的剧情第151-152页
  三、《梅心雪》的特点第152-153页
  四、《退红衫》与《香山愿》第153-155页
第四章 姚燮的《红楼梦》研究第155-191页
 第一节 姚燮的《红楼梦》评点概述第155-167页
  一、版本述略第155-160页
  二、评点形式第160-162页
  三、评点内容第162-164页
  四、删改情况第164-165页
  五、评点类型第165-166页
  六、继承与影响第166-167页
 第二节 关于红楼梦思想内容的评点第167-179页
  一、言情主题说第167-169页
  二、对“情”的看法及《红楼梦》人物评论第169-177页
  三.悲剧论第177-179页
 第三节 关于红楼梦艺术特征的评点第179-184页
  一、以史传为参照对于真实性的理解第179-182页
  二、比较的分析方法第182-184页
 第四节 最早的红楼小百科:《读红楼梦纲领》第184-191页
  一、编写时间与目的第184-185页
  二、内容概述第185-188页
  三、文学性与百科性兼顾的研究视野第188-189页
  四、在红学史上的贡献第189-191页
附录一:《今乐府选》分类校注详目表第191-265页
 附表1:衢歌第191-192页
 附表2:弦索第192-193页
 附表3:元杂剧第193-201页
 附表4:明杂剧第201-205页
 附表5:国朝杂剧第205-209页
 附表6:元院本第209-211页
 附表7:明院本第211-221页
 附表8:国朝院本第221-263页
 附表9:元散曲第263-264页
 附表10:明散曲第264页
 附表11:国朝散曲第264-265页
 附表12:耍词第265页
附录二:传记第265-268页
附录三:散体文辑佚第268-277页
参考文献第277-284页
后记第284页

论文共2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亲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归因研究
下一篇:Y放射免疫计数器数学模型分析与可靠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