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民俗学语境

绪论第1-31页
 第一节 中国文学现代转型及相关研究综述第13-19页
 第二节 传统政教风俗与文学之关系第19-25页
 第三节 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民俗学角度第25-29页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阐释与界定第29-31页
第一章 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民俗学语境之形成第31-54页
 第一节 时空思维定势的幻灭与中西比较思维的兴起第31-37页
 第二节 士风与世风的转变第37-40页
 第三节 文学运行机制中新质素的出现第40-43页
 第四节 新型民群—传教士的文化影响第43-48页
 第五节 进化论、启蒙民俗思潮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滥觞第48-54页
第二章 中国文学现代转型开端的深层民俗学机制第54-79页
 第一节 晚清民初的民俗观念及其特点第55-68页
 第二节 新小说前的新小说第68-72页
 第三节 “三界”革命与梁启超的“新民”民俗观第72-79页
第三章 现代转型确立期文学与民俗学之血缘关系第79-103页
 第一节 文化立场观念的转变与民俗学的确立第79-85页
 第二节 五四时期的文艺民俗观第85-90页
 第三节 真诗在民间—新诗与民歌第90-94页
 第四节 问题小说之问题与民俗学的研究对象第94-99页
 第五节 乡土小说的确立第99-103页
第四章 文学表现主体的确立与民俗学之“民”第103-130页
 第一节 “民”观念的激活与其内涵第103-110页
 第二节 国民之母—女性意识的觉醒第110-115页
 第三节 青年的冀望第115-119页
 第四节 儿童的发现与儿童文学第119-124页
 第五节 灰色的市民智识分子第124-126页
 第六节 农民的登场第126-130页
第五章 文学旨归的定向与民俗学之“俗”第130-161页
 第一节 民俗学之“俗”及民俗之本质第131-137页
 第二节 晚清小说对世风陋习的抨击及对新俗的向往第137-146页
 第三节 国民性——民俗心理的揭露与褒扬第146-153页
 第四节 民俗个性心理的建构与张扬—再习俗化第153-161页
第六章 文学之“俗化”与文学的世俗精神第161-195页
 第一节 民俗语言—白话在新文学中的胜利第165-172页
 第二节 民俗文体取得正宗地位第172-185页
 第三节 通俗文学—现代文学的一翼第185-195页
结语第195-198页
参考文献第198-207页
后记第207页

论文共2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β-环糊精聚合物—二氧化钛/锆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下一篇:天然抗体3B4体外抗感染作用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