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两汉乐书的文献学研究
两汉文学地域性研究
神秘文化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以《周易》之阴阳与气化说为例
孔子文学思想的现代阐释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吕南公研究
文变染乎世情--转型中国的网络文学
宋金元明“欧曾”合论研究
魏晋军事文书研究
文艺大众化—郁达夫的“解闷”
南唐文学研究
《文赋》撰年考辨
论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的启蒙内涵
诗性与神性--论民国时期基督教文学的美学品格与精神追求
沈从文个人观研究
周作人序跋研究
徐陵创作与交游考论
论五四时期文学翻译文体欧化的动因
三十年代《申报》副刊文学形态研究
传播学视野下的《人民文学》(1978年-1998年)研究
灵魂的搏斗--张炜创作心态分析
论新时期以来陕西作家群的文化取向
阮籍入世精神及其诗文考论
先唐师旷故事研究
生命的言说--六朝生命美学与中国古代文论话语言说体系的建构
严羽诗歌理论研究
袁宏道诗文理论研究
“诗可以怨”—论怨与文学
论媒介变革语境中的中国文学批评
周邦彦诗文研究
论《弘明集》的论辩艺术
张衡诗文中儒道思想
岑参赴安西路途考证
胡适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学术演讲的语体特征
东坡笔下的日常生活情趣--苏轼日常生活题材诗歌创作初探
王蒙视野中的苏俄形象--以《苏联祭》为例
蒙古国现代文学在中国(1946-1979)
曹植与山东
论《世说新语》对人物个性的有意追求
吕祖谦《古文关键》研究
康乃心生平、家世及著述考释
王又旦年谱及交游考
小说、佛教与王学--梁启超“以言论造成一种人物”的陶铸心力/情感策略(以1890-1907年为主)
魏晋名士身体观之形成与变迁
朱熹北宋文学批评之研究
“社会主义”与“自然”--以1950-60年代中国的文艺实践和美学论争为中心
当代文学生产机制转型初探--以《上海文学》1980年代的文学实践为线索
大历、贞元文坛研究
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以《中国评论周报》、《天下月刊》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越南
上一页
[102]
[103]
[104]
[105]
[10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