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小麦条锈菌温度敏感性及热胁迫下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褐飞虱IR56种群致害性及中肠转录组的研究
蛋白激发子MoHrip1诱导水稻抗病机理的研究
广西甘薯病毒病的检测及2种病毒(SPFMV和SPLCV)的基因组序列分析
根结线虫侵染对小黑豆根结部位内源激素的影响研究
抗大豆胞囊线虫的GmMIOX基因表达分析及过表达载体构建
中国马铃薯S病毒安第斯和普通株系的RT-PCR分型及分子和病理学鉴定
类受体激酶StLRPK1参与的抗病信号途经分析
Q型烟粉虱侵染下550份棉花抗感材料的筛选和鉴定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生物防治研究
枯草芽孢杆菌Tpb55菌株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根际定殖规律及微生态效应
农田景观格局对华北地区小麦蚜虫天敌发生与控害的影响
种衣剂防治玉米全生育期害虫的可行性研究
没食子酸抑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机制及其对病害的防治作用
赤霉病小麦电处理实验装置技术研究
黄萎病相关的拟南芥突变体的筛选分析及黄萎病的生物防治
新疆苜蓿丛枝病和花叶病病原分子鉴定与检测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玉米螟检测方法研究
辽宁省部分玉米品种茎腐病抗性及防治研究
东北地区大豆田土壤镰孢菌多样性及其对胞囊线虫的生防作用研究
大豆抗胞囊线虫组织病理学及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二化螟ALP基因家族Cry蛋白受体功能分析
灰茶尺蠖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色遗传规律研究
中国南方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中短期预报
异常气温对褐飞虱及水稻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影响
塔吉克斯坦棉花主要害虫发生及其种群动态
HIGS技术应用于棉花黄萎病防控的探索
基于物联网的小麦病虫害动态气象模型和远程诊断方法研究
北方小檗的锈子器与小麦秆锈菌小种及其抗源鉴定研究
灰皮支黑豆抗胞囊线虫谷胱甘肽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棉花与烟粉虱互作的蛋白组学分析和GhMLP423基因功能分析
新疆苜蓿和三叶草根际寄生线虫的种类及分布调查
三个改造后的Bt抗虫基因在烟草中的杀虫活性研究
褐飞虱对高CO2浓度的响应及其数字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小麦新品种(系)的抗病性鉴定和丰优8号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丹参根腐病生物防治药剂筛选
RSV对灰飞虱卵细胞蛋白组和若虫生长发育基因转录的影响
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的遥感监测及田间空气中白粉病菌孢子浓度的变化动态
棉花黄萎病抗性评价关键技术及分子检测方法研究
两种盲蝽同源气味结合蛋白基因OBP11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甘蔗梢腐病病原菌的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新疆主要植棉区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型的鉴定
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分析及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定位
水稻内生放线菌OsiLf-2的分离、鉴定及其抗稻瘟病研究
棉花叶表面蜡质对蚜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烟用农药及嘧肽霉素系列产品的应用效果研究
褐飞虱achaete-scute homologue和target of rapamycin基因功能研究
GbPAF1 在棉花抗黄萎病中的功能研究
一类新型抑菌剂的制备及其在枸杞炭疽病防治中的应用
马铃薯晚疫病强毒菌株CN152特异免疫抑制效应子的鉴定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