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
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治疗失败的模式与预后模型
1、iASPP与Sertad1的相互作用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 2、N-cadherin和Tie2作为白血病干细胞标记的研究
1.伴t(8;21)(q22;q22)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及意义2.K562细胞中HtrA2对WT1的调控意义及机制探讨
第一部分 TOSO通过活化SYK促进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生存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二部分 60岁以下成人Ph/BC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单中心BDH ALL 2000/02方案临床研究结果
Wangzaozin A和P(HPMA-APMA)-ATRA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分化诱导及其机制的研究
紫草素联合低剂量阿糖胞苷对A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新型小分子化合物LG-362B靶向PML-RARα抑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与发展
基于核酸适配体和等温扩增技术对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的高灵敏度检测
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罕见型BCR/ABL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全反式维甲酸处理下HL-60细胞增殖、分化及滚动黏附的研究
miR-149-5p、CCL18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MicroRNA在慢性髓系白血病甲磺酸伊马替尼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
白血病治疗相关小分子化合物筛选及机制研究
Fenretinide对静止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及机制研究
miR-335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对MM细胞转移的机制研究
白血病干细胞相关抗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PD-L1和Blimp-1在DLBCL中的表达及对预后意义的研究
电针联合甲钴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MicroRNA在FLT3-ITD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DLI防治恶性血液病allo-HSCT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Ph阳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观察
FLT3-ITD突变阳性及阴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microRNA155及SHIP1基因的表达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毛细胞白血病3例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霍奇金淋巴瘤中PD-L1和p53的表达及相关性与预后意义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2、3、10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
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诊治及未来治疗策略的探索
地西他滨对K562细胞、K562/ADR细胞及原发耐药的AML原代细胞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P170耐药蛋白的影响
PD-L1和p-STAT3蛋白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预后分析
Gelsolin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研究
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
PD-1/PD-L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miR-142-3p靶向HMGB1对AML细胞耐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KMT2C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1非依赖性耐药的关系及机制研究
PD-Ls及其受体PD-1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免疫调节功能
122例TEL/AML1(+)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因素
新型CD20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其淋巴瘤靶向结合特性的评估
HL-60白血病细胞内Nucleostemin下调对PI3K/AKT/mTOR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生物钟基因Per2、Bmal1在肿瘤细胞系Raji、Hut、OCI-LY8及HL-60中的昼夜表达规律
白血病儿童与青少年的益处发现研究
IL-21联合IL-6作用于脐血Treg和CIK细胞增强抗白血病效应的研究
WT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几种microRNAs在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对K562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miR-17-92簇在慢性髓性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用化疗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对比
DC-CIK细胞治疗对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浆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分析
重楼皂苷D诱导HL-60细胞向单核系的分化及其机制
地西他滨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及WAVE1基因表达的影响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