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沉积物动力过程研究 | 第10-11页 |
1.3 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研究 | 第11-12页 |
1.4 估计临界应力 | 第12-14页 |
2 数据与方法 | 第14-21页 |
2.1 数据处理 | 第14页 |
2.2 悬浮颗粒物浓度观测 | 第14-17页 |
2.2.1 光学后向散射计 | 第14-15页 |
2.2.2 声学方法 | 第15-16页 |
2.2.3 ADCP、PC-ADP、ADV标定 | 第16-17页 |
2.3 基于ADCP和ADV的沉积动力学观测 | 第17-21页 |
2.3.1 ADV计算湍参数 | 第17-18页 |
2.3.2 估算沉降速度 | 第18-19页 |
2.3.3 估计临界应力 | 第19-21页 |
3 不同水动力条件下再悬浮特征研究 | 第21-38页 |
3.1 观测站位概况和仪器配置 | 第21-22页 |
3.2 数据与方法 | 第22-24页 |
3.3 闽浙沿岸夏季分层水体再悬浮特征研究 | 第24-27页 |
3.3.1 温盐结构与潮流特征 | 第24-26页 |
3.3.2 结果与讨论 | 第26-27页 |
3.4 强潮陆坡处再悬浮特征研究 | 第27-33页 |
3.4.1 温盐结构与潮流特征 | 第28-31页 |
3.4.2 结果与讨论 | 第31-33页 |
3.5 弱层化低能水体再悬浮特征研究 | 第33-36页 |
3.5.1 温盐结构与潮流特征 | 第33-35页 |
3.5.2 结果与讨论 | 第35-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沉积物侵蚀与沉降临界状态研究 | 第38-47页 |
4.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8页 |
4.2 结果 | 第38-41页 |
4.2.1 直接估计临界应力 | 第39-40页 |
4.2.2 间接估计临界应力 | 第40-41页 |
4.3 讨论 | 第41-45页 |
4.3.1 沉降速度w_s | 第41页 |
4.3.2 沉积物的临界应力 | 第41-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5 基于声学仪器与粒径分析仪研究东海浮游动物昼夜垂直迁移过程 | 第47-55页 |
5.1 观测站位概况与观测方法 | 第48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8-54页 |
5.2.1 潮流与温盐结构 | 第48-50页 |
5.2.2 浮游动物的昼夜迁移变化 | 第50-52页 |
5.2.3 悬浮颗粒物粒径的昼夜变化 | 第52-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6 结论 | 第55-58页 |
6.1 不同水动力条件下再悬浮特征 | 第55-56页 |
6.2 直接、间接估算临界应力与沉降速度 | 第56-57页 |
6.3 悬浮颗粒物与粒径信息剖面研究浮游动物垂直迁移 | 第57-58页 |
7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5-66页 |
9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