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论《远山淡影》的不可靠叙述与记忆
浅析伊·阿·布宁小说中的俄罗斯庄园世界
勒内·韦勒克新批评视野下安娜·阿赫玛托娃《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的艺术分析
规训与反抗:从福柯的权力理论角度解读《1984》
理查德·弗兰纳根小说《崎路向北》的反讽研究
论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向度
黔西北机智人物故事类型研究
佛教文化对王维、杜甫的影响及原因
论方方小说中的历史精神
王维送别诗研究
魏晋诗歌对《老》《庄》的接受研究
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研究
红色的战神—论“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中的战争书写
先秦史传散文中女性形象内涵的趋深
汉代诗赋动物意象考述
杜诗辛词“沉郁顿挫”比较论稿
武周时期诗歌论略
明初藩王诗文研究
解缙年谱
浦起龙《古文眉诠》选评研究
“三界”视域下的物化分析--大卫·米切尔三部小说研究
《诗经》中的食物及烹饪研究
个人化历史想象力:九十年代诗歌现场与突围的可能性
作为儿童的讲述--论儿童视角与新时期小说
对话的世界—巴赫金对话理论下分析富恩特斯小说《奥拉》
卡洛斯·富恩特斯《奥拉》的空间叙事
《玉台新咏校正》研究
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的中国文化情结
先秦史传散文中的语怪现象研究--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中心
清末小说中的“文明”想象--以《文明小史》、《瓜分惨祸预言记》、《新石头记》为例
杨仪文学作品研究
哈珀·李小说中种族问题态度之研究
《荀子》引《诗》研究
创伤理论视角下对《美国牧歌》中多恩母女的解读
绘画与劳伦斯长篇小说的关系研究
历代《论语》修习接受辑探
金宋元易代时期文人的行为选择及其心态分析
80后乡土小说中的生命意识书写
俞国麟《蕉轩摭录》研究
当代北京城市书写的乡愁诗学
中国“平民话剧”剧本研究(1919-1937)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旅英作家的英语书写与民族想象
“十七年”乡村题材小说的审美性探究--以《人民文学》(1949-1966)为例
正中书局的新文学出版研究(1931-1949)
发现和走进世俗--90年代王安忆女性叙事的突围与转型
陈靖姑信仰题材小说研究
《绣像小说》杂志及所刊小说研究
杜甫的陇右“诗迹”研究
俗文学中的观音本生故事文本研究
金元文集序跋中的词学研究
上一页
[87]
[88]
[89]
[90]
[9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