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新诗论文

个人化历史想象力:九十年代诗歌现场与突围的可能性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1-18页
第1章 认同危机与“恰当的历史感”第18-31页
    1.1 “诗人”的身份认同流变第18-24页
        1.1.1 认同危机的溯源第18-21页
        1.1.2 死亡、自救与裂变第21-24页
    1.2 步入“中年”的九十年代第24-31页
        1.2.1 从“中断”到“中年”第25-27页
        1.2.2 “恰当的历史感”第27-31页
第2章 历史的“个人化”第31-45页
    2.1 关乎“个人”的历史第31-38页
        2.1.1 对“个人化”的辨析第31-34页
        2.1.2 重塑历史语境下的“个人主体”第34-38页
    2.2 以自身为传统第38-45页
        2.2.1 古典与西方的双重焦虑第38-41页
        2.2.2 对传统的“重新解释”第41-45页
第3章 “个人化历史”的有效性第45-58页
    3.1 个人化对历史的重构第45-51页
        3.1.1 认知与方法的转向第45-47页
        3.1.2 重新发现生活与历史第47-51页
    3.2 九十年代诗歌的合法性第51-58页
        3.2.1 对抗主题及其转化第51-53页
        3.2.2 公共价值的延展第53-58页
第4章 突围的可能性第58-72页
    4.1 想象力如何构筑可能性第58-63页
        4.1.1 对“个人化”的超越第58-60页
        4.1.2 对历史的追问第60-63页
    4.2 把握可能性的不可能性第63-72页
        4.2.1 不可能性源头第64-67页
        4.2.2 一场艰难的譬喻第67-72页
结语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作为儿童的讲述--论儿童视角与新时期小说
下一篇:汉语有标记因果类复句的相关教学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