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欧洲史
--
东欧、中欧
近代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与国家统一
纳粹时期德国妇女的社会角色研究
冲锋队在纳粹运动中地位的演变
柏林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研究(1897-1929)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执政合法性资源研究
俄国早期来华使节的中国观
教堂在罗斯时期的教育启蒙作用
论沙皇俄国在俾斯麦外交体系中的重要性--以两次地中海协议与《再保险条约》为例
从德国思想史的嬗变看默克尔政府的“价值观外交”
从苏联对东欧的政策看苏联软实力的兴衰(20世纪40-60年代)
国际角色定位与苏联的兴衰
克里木汗国及其周边国际关系史略(1430-1783年)
论魏玛共和国的终结
论弥赛亚与苏(俄)的兴衰
苏联中东政策的调整及实践(1954-1956)
苏军空降兵部队在卫国战争前的发展及其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
德国犹太启蒙运动的延伸--19世纪末期美国犹太改革运动的德国根源
德意志帝国政治现代化的自反性特点研究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俄国贵族与地方机构改革
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关系探析(1939-1945)
论苏联对联邦德国的缓和外交
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及其影响研究
斯大林时期苏联西伯利亚开发探析
卫国战争前苏联远东海军建设及其意义
日俄战争前后沙俄远东政策演变研究
俄罗斯知识分子矛盾性研究
1922-1953年苏联的语言政策
彼得一世时期的世俗教育
沙皇俄国对中国西藏政策探析(1894-1917)
德国启蒙运动与民族思想之萌芽
伊拉斯谟的基督教人文主义及其影响
德国犹太妇女及儿童难民在英国的流亡(1933-1945)
四国占领期间的德国妇女(1945-1949)
民族主义与近代德国的统一
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初期联邦德国的核政策
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俄国远东政的嬗变(1895-1904)
戈尔巴乔夫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研究
苏联二十年代的党内斗争研究--兼谈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
俄国旧礼仪派及其影响
金帐汗国的兴亡及其对俄国的影响
二战德国地缘战略得与失研究
俄国穆斯林与1917年革命
麦德维杰夫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研究
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侵藏策略剖析
前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十二月党人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及其对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教育的影响
苏共党内特权阶层对苏联解体的影响研究
两德统一后原东德人对自身文化身份的寻找和对东德文化的追忆--以电影《再见列宁》为例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分析与思考
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