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2页 |
一、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0页 |
二、理论依据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的可行性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创新性 | 第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弥赛亚意识演进综述 | 第12-19页 |
一、弥赛亚意识综述 | 第12-15页 |
(一) 《旧约》中的弥赛亚意识 | 第12-14页 |
(二) 《新约》中的弥赛亚意识 | 第14-15页 |
二、弥赛亚意识在俄国的嬗变 | 第15-19页 |
(一) 宗教意识阶段 | 第15-16页 |
(二) 欧洲弥赛亚阶段 | 第16-17页 |
(三) 全球弥赛亚阶段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沙皇俄国时期的弥赛亚与帝国的崛起 | 第19-26页 |
一、沙皇俄国时期的弥赛亚 | 第19-22页 |
(一) 自彼得大帝以来的政治精英的弥赛亚意识 | 第19-20页 |
(二) 俄国社会精英的弥赛亚意识 | 第20-22页 |
二、沙皇俄国崛起为欧洲大国 | 第22-26页 |
(一) 自彼得大帝以来沙皇俄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 第22-24页 |
(二) 沙皇俄国积极介入欧洲事务,充当欧洲弥赛亚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弥赛亚与苏联的勃兴 | 第26-33页 |
一、弥赛亚观念的表现 | 第26-29页 |
(一) 世界革命时期(1917-1923) | 第26-27页 |
(二) 一国社会主义时期(1930-1941) | 第27-28页 |
(三) 二战结束后的斯大林时期(1945-1953) | 第28-29页 |
二、苏联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 | 第29-33页 |
(一) 自一五计划以来苏联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 第29-30页 |
(二) 苏联积极介入国际事务,充当全球弥赛亚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弥赛亚与苏联的衰落(60—80年代的美苏争霸) | 第33-42页 |
一、“共同弥赛亚”论 | 第33-36页 |
(一) 赫鲁晓夫的共同治理理论 | 第33-35页 |
(二) 勃列日涅夫的共同治理理论 | 第35-36页 |
二、美苏争霸的行为 | 第36-38页 |
(一) 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控制 | 第36-37页 |
(二) 美苏缓和与军备竞赛 | 第37-38页 |
三、苏联的衰落 | 第38-42页 |
(一) 勃列日涅夫后期苏联扩张的架构 | 第38-39页 |
(二) 长期充当全球弥赛亚的经济社会后果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