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序言 | 第10-15页 |
| ·选题的起源 | 第10-11页 |
| ·关于此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前苏联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 | 第15-25页 |
| ·俄国历史上的社会主义思想萌芽 | 第15-17页 |
| ·前苏联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 | 第17-25页 |
| ·空想社会主义 | 第18-20页 |
| ·科学社会主义 | 第20-25页 |
| 第三章 前苏联社会主义不同阶段的基本特征 | 第25-42页 |
| ·列宁时期前苏联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 第25-30页 |
| ·列宁对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认识 | 第25-27页 |
| ·列宁和20 年代前苏联理论界论社会主义的特征 | 第27-29页 |
| ·列宁对共产主义的认识 | 第29-30页 |
| ·斯大林时期前苏联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 第30-35页 |
| ·斯大林执政时期对过渡时期理论的发展变化 | 第30-32页 |
| ·斯大林和30-50 年代初前苏联理论界论社会主义特征 | 第32-34页 |
| ·斯大林对共产主义的认识 | 第34-35页 |
| ·后斯大林时代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 第35-42页 |
| ·50 年代至80 年代末理论界对过渡时期特征的看法 | 第35-37页 |
|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前苏联理论界论社会主义特征 | 第37-39页 |
| ·戈尔巴乔夫执政初期前苏联理论界论社会主义特征 | 第39-41页 |
| ·后斯大林时代前苏联领导人和理论界对共产主义的认识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前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启示 | 第42-59页 |
| ·前苏联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 第42-47页 |
| ·两者之间的共同点 | 第43-45页 |
| ·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 第45-47页 |
| ·前苏联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 第47-59页 |
| ·特色的经济模式: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 第47-49页 |
| ·特色的政治体制: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 第49-51页 |
| ·特色的文化现象:指导思想一元化和社会思想多样化的统一 | 第51-53页 |
| ·特色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建设和谐社会 | 第53-55页 |
| ·特色的政党情怀:中国共产党的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 | 第55-59页 |
| 结语 | 第59-60页 |
| 附录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