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言 | 第10-14页 |
一、研究对象及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纳粹运动初期(1919-1923):谁是谁的鼓手? | 第14-31页 |
第一节 战后德国政党与准军事组织的纠结 | 第14-19页 |
第二节 冲锋队的建立 | 第19-25页 |
第三节 冲锋队在1923年的军事化发展 | 第25-31页 |
第二章 纳粹运动走向全国时期(1924-1929):暂被驯服的士兵 | 第31-49页 |
第一节 "啤酒馆暴动"失败后冲锋队的摸索与反思 | 第31-36页 |
第二节 希特勒对冲锋队的重新思考与冲锋队的重建 | 第36-43页 |
第三节 为重振纳粹运动而奔走 | 第43-49页 |
第三章 纳粹夺权时期(1930-1933.1):双刃利器 | 第49-92页 |
第一节 利器 | 第49-64页 |
第二节 利器的两刃 | 第64-81页 |
第三节 两刃见血 | 第81-92页 |
第四章 政权纳粹化时期(1933.1-1934.8):由利器到累赘 | 第92-107页 |
第一节 合法的施暴者 | 第92-100页 |
第二节 不合时宜的斗士 | 第100-107页 |
第五章 第三帝国时期(1934.8-1945):配角 | 第107-116页 |
第一节 冲锋队的自我清理与重组 | 第107-110页 |
第二节 配角的身影 | 第110-116页 |
结语 | 第116-118页 |
附录 | 第118-124页 |
一、冲锋队大事年表 | 第118-121页 |
二、冲锋队历年最高领导人 | 第121-122页 |
三、冲锋队组织结构图 | 第122-123页 |
四、冲锋队领导级别 | 第123-124页 |
参考书目 | 第124-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