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牺盟会和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抗日时期西北城市发展研究
1935-1938年蒋介石抗战观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重庆大轰炸述论
抗日时期国民政府开发西北农业问题研究
功罪千秋--花园口事件研究(1938—1945)
《东史郎日记》研究
川西B-29“特种工程”研究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进中等师范教育述论
1944年民盟改组原因探析
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平民教育运动--以新都实验县为中心
抗战漫画运动研究
抗战时期广西与中央金融业的关系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人权建设
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宁美国传教士心态研究
伪满协和会在间岛地区活动状况之研究
抗战时期的四川粮食储运
抗战胜利后河北省敌伪产业接收述论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打退国民党顽固派三次反共高潮的斗争及其策略
徐恩曾失势问题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法制建设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状况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政党关系的构想与实践
新县制下县各级民意机关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教门、帮会研究--以山东为中心1937-1945
论抗战时期延安的文化整合
抗战时期广东国统区粮食管理探析
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交通
抗战初期的人口迁移
论抗战时期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
抗战时期西南地区和关内沦陷区工矿业发展的比较研究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共合作的基本立场
美国“先德后日”战略与中国抗日战场(1941-1945)
论南方局领导的大后方抗战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二次国共磨擦及其善后谈判研究
抗日民主政权施政纲领的人权保障思想
觉醒与贡献:抗日根据地的农民--以晋察冀边区为中心研究
蒋经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
蒋经国与赣南乡村社会控制研究
战时上海大众娱乐研究(1937-1945)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援华分析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制度之研究
政权分立中的灾荒救济--1941-1944年河南救荒研究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视野下的皖南事变
宋美龄战时妇女工作研究
董必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
抗日战争时期的归国华侨学生
浅论沦陷时期的汉口市商会
抗战时期法币在河南地位分析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