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论中央苏区美术宣传形式及精神内涵
蒋经国《新赣南家训》研究
张爱萍对华中抗战的历史贡献研究
熊式辉政治“剿匪”与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蓄势:蒋介石在江西(1926.9-1927.3)
全面抗战时期国际红十字组织对华援助研究
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的教学特色及学术影响
陈独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化观研究
农林部西北兽疫防治处述论(1941-1949)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甘肃地方政治的重构
晋绥解放区土改的考察(1946-1948)
抗战时期国人西北书写与国族意识建构
临城劫车案及其善后
国民政府时期的县银行研究(1940-1949)--以四川省县银行为例
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社会生活研究--以《旅行杂志》为中心
抗战时期的中间势力及其历史贡献研究
抗战时期大后方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以川、滇、黔三省为中心
国民党左派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研究
抗战时期大后方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以川、滇、黔三省为中心
抗战时期重庆工人收入与生活状况研究
第二十一兵工厂与抗日战争研究
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与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1940-1950)
中共中央南方局对中间党派的统战工作研究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与蒋介石争夺和平话语权问题的研究
1945年中国军队入越受降对巩固新生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有利影响
“胡适派学人群”在人权运动时期的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1927年前蒋介石革命观之研究
乡村社会中的政治动员--对共产党乡村革命的治理术分析
日军入侵东坞山作为文化记忆的研究
《时事公报》研究
民国时期沪杭公路研究(1925-1937)
黄绍竑与浙江战时经济研究
抗战时期“浙江省国民抗敌自卫团”研究
新疆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以新疆各族民众抗日募捐活动为例
卢斯抗战时期对华报道倾向性分析
日伪统治时期兴农合作社研究(1932-1945年)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东北抗日联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世纪30年代河南农村复兴运动研究
战时工业内迁与重庆城市化进程研究
抗战时期江西难童救济教养工作研究
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谢觉哉的人民调解思想研究
新文化运动时期公民教育思想研究(1915-1925)
《大公报》与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盛京时报·妇女周刊》与伪满时期妇女教化探析
蒋介石的“不抵抗”与张学良的“不抵抗”
广告视野下的新生活运动--以1934年《申报》为例
日本“南进政策”原因探析
从《大同报》舆论引导看东北沦陷初期日本的文化侵略
伪满时期东北农村土地关系与阶级关系的特征分析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