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湖南学生社团(1927-1937)
1931-1937年国内废约舆论研究
知识界的苏俄观(1945-1949)--以《大公报》社评为中心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东北基层政权建设研究
中央政治学校边疆分校研究
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研究(1933-1937)
20世纪30年代国货年运动研究
20世纪30~50年代甘新公路修建及贡献研究
抗联一、二军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比较研究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宣传研究
中东路事件阵亡将士悼念活动研究
日军“慰安妇”幸存者生存状况调查与PTSD初步探究--以海南澄迈、临高两县受害者为中心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研究
东北抗日联军历史地位之再思考
新文化运动时期外国现代教育思想的传入及其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日本人反战运动
任弼时与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研究
延安时期学生群体日常生活研究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鬼神”信仰--以陆费逵为中心的研究
战争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心态--抗战时期浙江省个案研究
20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地区战争难民问题研究
论抗战时期四川田赋“三征”
论抗战时期陕西国统区的粮食管理政策
四川军阀与国共两党关系探微--1927-1937年
黄绍竑主浙时期抗日思想与实践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研究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河西开发主张与实践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保障研究
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青少年儿童的奴化教育
抗日军政大学研究(1939-1943)--以抗大在浆水为中心
1946-1948鲁中地区保甲制度研究
天津商界在五四爱国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论五四运动中的无政府主义
邢台抗战损失研究
东沙群岛历史争端研究(1927-1937)
抗战时期桂林媒介的“把关”行为研究
伟大的未完成--评整理国故运动
1927-1937山东农村合作研究
救国会“七君子”对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
黄河堵口:南京国民政府关于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少数民族参加国家代议机构问题研究
东西文化论战、乡村建设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转型--以梁漱溟为中心
抗战后自由主义者的教育主张研究--以《观察》周刊为中心的讨论
河北三青团考察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河南慈善机构研究(1927-1937)
西北农民银行与晋绥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省县级财政研究(1927-1937)
上海证券交易市场研究(1946-1949)--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浮沉为视角
日本诱降下的吴佩孚研究 1927-1939年
非基督教运动中的思想冲突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