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出版的一些专著 | 第11-12页 |
(二)抗联英雄传记、回忆录及口述资料 | 第12页 |
(三)评论性文章 | 第12-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二)比较研究法 | 第14页 |
(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第14-15页 |
四.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一)重点 | 第15页 |
(二)难点 | 第15-16页 |
(三)创新点 | 第16页 |
五.写作思路及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一章 东北抗联简介 | 第18-36页 |
一.东北抗联概况 | 第18-29页 |
(一)成立背景 | 第19-21页 |
(二)组织结构 | 第21-29页 |
二.东北抗联的形成特点 | 第29-36页 |
(一)东北抗联组成人员复杂,是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排头兵 | 第29-32页 |
(二)东北抗联与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联系密切 | 第32-36页 |
第二章 东北抗联斗争带给我们的思考 | 第36-48页 |
一.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是取胜的关键 | 第36-40页 |
(一)中共协助并参与抗日武装的建设 | 第36-37页 |
(二)中共对抗联发展过程中“左”倾错误的指正 | 第37-40页 |
二.依靠广大群众是取胜的必要条件 | 第40-44页 |
(一)东北地区党组织对群众的发动 | 第40-42页 |
(二)群众对东北抗联的支持 | 第42-44页 |
三.机动灵活,审时度势是制胜保障 | 第44-48页 |
(一)依据实际情况中共给予灵活指导 | 第44-45页 |
(二)东北抗联灵活运用斗争策略 | 第45-48页 |
第三章 东北抗联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 第48-57页 |
一.作为抗战首义者,东北抗联对全国抗战起到了表率作用 | 第48-51页 |
(一)以东北抗联为起点,大大拓展了抗日战争年限 | 第48-49页 |
(二)东北抗联的战争对于夺取全国抗战的胜利起到表率作用 | 第49-51页 |
二.东北抗联始终得到中共的领导与协助,是中共战略策略的体现 | 第51-54页 |
(一)中共领导组建抗联武装 | 第51-53页 |
(二)中共对斗争方式的指导 | 第53-54页 |
三.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一.重要文献 | 第58页 |
二.相关著作 | 第58-60页 |
三.报刊杂志网络资料 | 第60-61页 |
四.外文资料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