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
--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
中国艺术
--
艺术史、艺术思想史
蒋彝的“中国之眼”--中西艺术交流史中的个案研究
叶恭绰的收藏与“未完成的中国美术史”
《西清古鉴》研究
农民工题材美术作品考察
宋代市民演艺活动初探--从城市变迁的视角
驱逐与复归--从《美术》杂志的话语看中国艺术体制的变革
决澜社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现代文艺
第二代留俄美术家群体研究
《皇清职贡图》中西洋人物形象及服饰研究
浅论中国元素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之路
剖析成都“80后”艺术家症候群
漂泊的群体--论五十年代台湾外省籍西画家的历史境遇及其作用
清朝画家陈嵩交游考
艺术与大众--洪毅然艺术思想研究
“他人”艺术身份的转移研究--以1980年代移居海外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艺术世界创作实践为例
贯通古今的大道--史前艺术的启示
从公共场所的美术走向公共艺术--中韩公共艺术制度的初步研究
象人考--人像术、仁政与人民状态
新中国结婚证书的图像研究
我国新媒体艺术的流变与未来展望的思考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困境
规训与僭越--20世纪中国美术作品中女性身体符号研究
对抗与融合—中国当代青年艺术研究
“玩世现实主义”艺术研究--以方力钧为例
以当代敦煌艺术为例分析文艺随机性问题
政治视野下的中国基层美术--以20世纪50年代湘粤为中心
身份变异与精神超越--清末民初王一亭美术活动(1900-1917)
红色年代的经典图像--以国家博物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为中心
塑造“接班人”--新中国美术中的儿童形象研究
西北写生的救亡情怀--从赵望云看抗战美术的多样性
概念史视域中的美术史--1979-1989年中国美术文本中“现代”的概念
道心惟微--王时敏遗民生涯考释
论85美术思潮与“学院”和“传统”的关系--对高名潞观点的质疑和补充
藏族题材美术创作研究
张仃大美术观的构建
20世纪西方美术史家眼中的中国美术史述评
中国书画创作中的“生”“熟”之辨
中国“80后”艺术家艺术创作现状分析
北京“798”艺术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重构的天人:中国前卫艺术的现代性演进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回归本土化与文化身份认同
来自沉默的荣耀--试述拴马桩在于家村的再设计与研究
中国古典意象在现代视觉艺术中的演绎
艺术应当求真--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探微
抗战时期重庆《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副刊上的文艺论争
“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研究
论当代艺术中的怪诞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公共艺术规划设计研究
女性艺术特质解构与意识补偿
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启示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