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论予且通俗小说中的现代性
《亦复如是》研究
追寻生命的黑潮--《黑色的翅膀》欲望与精神书写
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研究
坚守与超越--近三十年湖北女作家日常生活叙事研究
少数民族小说叙事视角的文化意义研究--以新时期甘青宁少数民族小说为例
明代刊本《西游记》图文关系研究
从单干到社员:社会主义农村小说的“解放”想象及其困境(1949-1966)
现代北京“文学形象”的审美研究--以1990年代后的小说为例
《西湖二集》中的西湖印象研究
中国二、三十年代典妻题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池莉婚恋小说综论
《聊斋志异》中女性复仇模式探究
巴金《激流三部曲》的比喻特色研究
《四世同堂》词汇研究
《聊斋志异》中女鬼群像研究
《太平广记》涉蕃小说研究
“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研究
“十七年”文化传播中女性形象的消解与建构--以《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传播为例
表演·奇观·想象—周立波“海派清口”现象研究
小说叙事的影像化--论严歌苓的小说创作
明清医生阶层与小说的人物塑造
论钱钟书创作的主体意识
《四世同堂》惯用语研究
网络小说创作对传统志怪小说接受研究
茅盾小说的原型解读
魏晋至唐时期小说对胡人形象的建构研究
《儒林外史》黄小田评点研究
唐五代小说与巴蜀地区的宗教与社会
《聊斋志异》与《金鳌新话》中女鬼形象之比较
现代文学女性视域下的乡土想象研究
宗璞创作与道家文化
抗美援朝文学英雄叙事研究--以《谁是最可爱的人》、《远东:朝鲜战争》等个案为例
自我放逐的女性生命书写—论徐坤小说创作--以90年代写作为中心
唐五代谶应类小说的通俗化研究
《歇浦潮》语言研究
论《红楼梦》三家评的思想艺术价值
迟子建小说的二维解读
用世俗消解传统--池莉小说家庭叙事研究
李少红版《红楼梦》艺术审视与探析
严歌苓新移民小说的飘零主题
民族意识与张承志的理想主义创作
生存苦难与生命承当—鬼子小说论
王跃文官场小说论
论地方性文学的隐形化与同一化现象--迟子建新世纪以来中短篇小说创作研究
现代精神探索体小说的开篇--《野兽、野兽、野兽》
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1940年代雷妍小说创作论
作为实验性文化文本的耽美小说及其女性阅读空间
小说的电影化叙事手法及其审美价值表现--以《红高粱》、《上海的狐步舞》、《伏羲伏羲》等小说为例
中国女性问题研究--从中华民国到当代中国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